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耕海牧漁好年景

  • 發佈時間:2016-02-04 05:59: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站在連雲港市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東北方向的海邊,遠眺沙汪河和興莊河之間3.1平方公里的長方形地域,呈現眼底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標準化養殖水面和一棟棟毗鄰相連的養殖大棚,不時還可以看到忙碌作業的機械。這裡是連雲港市最大的青口藍灣現代漁業園區,漁民可以在這裡發展海淡水養殖項目。

  工作人員雲彩學從池塘中撈起一條七八兩左右的大鯪鲆魚説,這樣標準的魚再過半個月就可出售,每公斤可賣48元左右,利潤在20元以上。

  目前,國內像藍灣這樣的現代化漁業園區還有很多,沿海城市紛紛利用富饒的海洋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海水養殖、遠洋捕撈,著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在促進當地居民增産增收的同時,也保障了食品的有效供給。

  加快現代漁業建設

  我國擁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20多萬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寬闊的大陸架和大面積的灘塗,以及1000多种經濟價值較高的水産動植物,發展漁業有巨大潛力。

  我國一直十分重視漁業發展。2013年,《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為新時期我國海洋漁業發展作出了頂層設計。同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現代漁業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現代漁業建設要堅持生態優先、養捕結合、以養為主的方針,加快形成生態良好、生産發展、裝備先進、産品優質、漁民增收、平安和諧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我國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十二五”期間,我國水産品産量由2011年的5603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6690萬噸,增長19.40%,其中海水水産品産量3402萬噸。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海水養殖業加快發展。2014年海水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2565萬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1倍;深水網箱增長迅速,深海養殖空間得到開拓,2014年面積達到606萬立方米,比“十一五”末增長20%。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趙興武表示,漁業是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途徑,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可以提高水産品供給能力,夯實國家食物安全的基礎。此外,加快現代漁業建設,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海洋漁船作業、漁政巡航和遠洋漁業生産的能力和水準,有利於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進一步優化漁業結構

  近年來,隨著轉方式、調結構的深入推進,我國漁業由數量增長為主轉為數量、品質、效益並重,由依靠資源、物質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國務院關於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調整生産結構和佈局。積極穩妥發展外海和遠洋漁業。大力發展海水産品加工和流通”。

  趙興武告訴記者,遠洋漁業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産業。“十二五”以來,我國遠洋漁業加快轉型升級,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目前,我國船隊總體規模和遠洋漁業産量均居世界前列。從體現遠洋漁業綜合實力的公海漁業資源開發能力看,公海魷魚釣船隊規模和魷魚産量居世界第一,金槍魚延繩釣船數和金槍魚産量居世界前列,專業秋刀魚船數和生産能力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國遠洋漁業的作業海域擴展到40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屬經濟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

  漁業結構的變化還體現在水産品加工産業的穩步發展。據統計,2014年水産品加工總量2053.1萬噸,較2010年增長25.71%;水産品加工技術不斷進步,加工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加工優勢區域的集聚效益更加明顯,加工品種類日益豐富,品質不斷提高。

  積極保護漁業資源

  2015年9月18日,浙江省海洋水産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帶著剛造好的62個魚貝藻複合增殖礁,乘船駛往東極海域。到達預定地點後,研究人員指揮吊車將魚礁挨個投放到事先經過精準測算的地點。

  據了解,東極海域從2011年開始建造海洋牧場,投放人工魚礁,如今已初見成效。研究人員調查發現,牧場區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各環節多樣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與未建設海洋牧場前比較,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平均增加66.78%。此外,人工魚礁附著生物種類豐富,投礁區天然柳珊瑚上附著大量烏賊卵。海洋牧場內,烏賊、石斑魚、條石鯛等産量均有回升。

  山東省通過對人工魚礁區及對照區的魚類資源調查表明,人工魚礁區的魚類種類數比對照區增加了1.8倍;廣東省採用資源增殖評估方法和海洋牧場生態服務功能評估模型計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場區每畝每年直接經濟效益達7093元、生態效益達3740元。

  建設海洋牧場、增放人工魚礁是我國近年來改善海域生態環境,緩解捕撈強度的方法之一。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海洋牧場建設就是在開展人工魚礁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在礁區以及周邊海域投放一定數量趨礁性魚類、貝類、藻類等海洋生物苗種,營造出一個人工生態系統,以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提升水域基礎生産力水準,進而增加建設水域內的漁業資源數量和漁業産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漁業生産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全國已投入海洋牧場建設資金超過8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近7億元。全國建設人工魚礁2000多萬立方米,礁區面積超過11萬公頃。

  另一項與建設海洋牧場、人工魚礁相得益彰的資源養護措施是增殖放流。“十二五”期間,我國共投入增殖放流資金49億元,同比增長133%,增殖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1583.5億單位,同比增長45%。

  在大力做好“增量”工作的同時,漁業部門也在抓緊做好“減量”文章。據了解,我國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別以“農業部通告”形式對海洋伏季休漁制度進行了調整完善,延長了休漁時間、增加休漁作業類型,進一步加強了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

  趙興武表示,休漁禁漁工作對保護海洋生物種群資源,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大作用。據監測,休漁後黃渤海的對蝦、梭子蟹、藍點馬鮫資源都有明顯好轉,東海帶魚平均資源量比休漁制度實施前提高了40%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