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人工魚礁:撬開牡蠣殼的“重生密碼”

  • 發佈時間:2015-11-02 11:29: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正成 陳森青)冬季將近,海洋養殖戶已經在為牡蠣的大豐收做著準備。由於運輸成本較高,養殖戶常就地取肉後將牡蠣外殼扔在海邊或焚燒處理,不僅污染環境,還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近日,記者從揚州大學獲悉,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衛洋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成功將廢棄牡蠣殼碎片和混凝土混合,研發成功能培養魚類餌料的人工魚礁,撬開了隱藏在牡蠣殼內的“重生密碼”。

  魚礁是海底的隆起物和堆積物,其上附著和生長著大量餌料生物,誘使魚類積聚,有“海洋牧場”“魚類糧倉”之稱。我國海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重,加強環境修復、構建人工魚礁已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産業發展的重要規劃。“我國目前普遍採用混凝土材料構建魚礁,具有比重大、防腐性強的特性,能夠穩定模擬自然魚礁的生態系統,”包衛洋教授介紹,“我們所研發的牡蠣魚礁是混凝土人工魚礁的支流之一,延續了普通魚礁的所有特性。”

  牡蠣殼目前在醫藥、食品、保健品、添加劑等領域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其生態效益至今尚未完全開發。此前,國內相關研究機構曾就刺參養殖設計了人工海珍礁,每個海珍礁是由網衣包裹捆紮起來的一堆廢棄牡蠣殼。但由於此礁群單體重量輕,容易被海潮衝散,只能在特殊海域投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人工牡蠣魚礁在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雙增值的一次成功嘗試。

  在海珍礁的基礎上,該科研團隊研發出新型人工混凝土牡蠣魚礁,將標準混凝土魚礁中的石子骨料替換成牡蠣殼碎片,按照一定比例將水泥、石子、牡蠣殼碎片、沙子和水混合,經過築模、加固、養護等工藝建成。“築模中各材料成分比例、澆築時間和模組養護溫濕度等因素都決定著牡蠣魚礁是否能達到標準混凝土魚礁的各項指標。”

  包衛洋介紹,經過反覆試驗測量,研究團隊攻克難關,終於研製出了四種達到或超過標準混凝土魚礁性能指標的模板。新型人工混凝土牡蠣魚礁兼具人工混凝土魚礁和海珍礁的優勢,其增殖的生物附著量為混凝土魚礁兩倍。此外,造價低廉、應用範圍廣泛等優勢也使其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此項技術目前已在大連某企業試點,未來有望在北海建立國內第一個環保混凝土人工魚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