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醫七十載,退休醫生王少谷卻愛上寫川劇

  • 發佈時間:2016-02-04 02:22:11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重慶璧山縣八塘鎮醫院退休院長王少谷先生,在家裏客廳墻上挂著的一副壽聯。那是80歲那年,晚輩後學敬獻:“懸壺濟世,紹述傳家,今生合補儒林外史;把酒臨風,揮豪對月,此翁當是仙界中人”。他説:“我明天87了。”

  客廳正墻上從前民間供香火牌位的地方,挂著父母遺像和一副隸書對聯:“嘗讀莪蓼知子道,承傳家訓慰宗風”。語出《詩經》孝道主題的《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是一副守孝敬祖,自我勉勵的佳聯。

  出生於璧山耕讀傳家、懸壺濟世的書香門第,王少谷在行醫之餘,從小喜好民間故事、筆記野史,其蒐集整理的民間故事一百餘篇,分別收入《中國民間故事整合》四川、重慶、璧山卷;退休後還出版了巴蜀民間文學作品自選集《巴蜀流珠遺韻》五冊。

  父親

  王少谷的父親王昶輝1955年去世,是璧山城東鄉龍崗坡(今塘灣)人,耕讀之餘,12歲就幫助鄉鄰寫便條、契約、祭文、書信和對子。“有時也得一點賞賜。13歲那年臘月間,到城裏街上擺攤寫春聯。從那以後,每逢一四七趕場天,他就在大東門城墻邊擺一張桌子,幫人寫對子和家神、香火牌位,每副只收百文錢。他的對子,都是現編,每天寫一百多副,不重樣。”

  城裏住在龍王廟街獨院裏的秀才陳朝卿,平時飽讀醫書,逛街時發現了這位賣文少年。“陳秀才很賞識父親的才氣,認為此子加以深造,必成大器,就收他為徒。除農忙季節,父親吃住都在他家,不要錢,跟他學習科舉考試的技藝。”

  清朝的科舉考試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大關,其中童試是資格考試,相當於預考,又細分為縣試、府試和院試三關,三關過了,才叫秀才。從15歲到19歲,王昶輝過了前兩關,正要考第三關,1905年,他25歲,朝廷廢除千年科舉考試,改辦新學堂。

  “科舉仕途無望,他就跟陳秀才溫習中醫,但心情鬱悶。有一天在鄉間路上,碰到一位江湖豪客,這人姓文,後來我們都叫他文師公。他是大足龍水人,原在京城為官,變法維新失敗逃到璧山,組織了一幫人在金劍山那邊沙壩田一座窯廠,名義上是燒碗,實際上操練刀槍劍戟,打造刀矛短劍,圖謀再起。”

  行醫

  王少谷16歲起就在父親指導下看古典醫學《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後來又拜本地老中醫李澤之為師。“1948年,我18歲就試著給人捉脈處方,先從院鄰開始。劉紀容因為食積腹脹不能食,我就毛遂自薦,投以平胃飲加味,一劑而愈;邱家小兒三歲,生羊鬍子瘡(口周急性濕疹),曾求醫多次無效,我兩劑藥就搞定了。”

  1951年參加川東行署衛生廳土改工作隊,到重慶寬仁醫院學習,又去綦江搞土改。“有一次,我看見有個孕婦在河邊洗衣,把娃兒生在河灘上了,我就寫了一篇《孕婦女不宜過度勞動》,投給重慶《西南衛生報》登了。稿費不多,但編輯來信要我多寫稿子,還聘我當通訊員。

  1963年王少谷調去八塘鎮醫院後,總算結束了十幾年“萬金油”式的“遊醫”生涯。

  川劇

  “土改回來在城關醫院。有一個同事和別人合寫了一個歷史劇《鳳求凰》,我挨攏去看,他們説:你懂又不懂,看啥子!這句話傷了我,我發誓最多一年,我也要寫一個古裝劇,而且比你們水準高,還是別人從沒寫過的。我就寫了一個《楊娥傳》,是一個女刺客,她想盡一切辦法要刺殺吳三桂。”

  三個月後,劇本寫好,他拿給原來的縣文化館館長看。這位館長已經調到地區去了,剛好有事回璧山。“他花了兩三天看完。另紙批示:‘請璧山川劇團試演’。那個《鳳求凰》也同時交給了劇團。劇團編導看後説:《鳳求凰》已有前本載演,為撞車之作,且藝術性不高,退回;《楊娥傳》有新意,考慮上演。”

  從此,川劇團的導演吳靜伯也和他混熟了,要他為劇團接連寫了古裝劇五六個,現代劇二三十個。當時全省到處演。“現代戲有宣傳當時新的婚姻法的,有宣傳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的,現在看來有些都是扯把子。”

  王少谷沒進過新學堂,從小在私館(私塾)裏面讀了點書,更多是邊走邊看。“我跟爸爸、哥哥到貴州逃難,聽到什麼有意思的,就記下來。當時記性很好,在街上走一趟,愛看人家門上的對子,回來還記得哪一副寫的什麼,好的就記下來。一邊收集民間故事,一邊學習,對自己的創作很有好處。”文/圖 本報記者 馬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