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綠璧山”勇破中小城市轉型難題

  • 發佈時間:2015-08-17 05:34:03  來源:重慶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以打造“深綠城市”引領轉型,以編織低碳迴圈産業鏈重塑産城融合,以激活農業財富價值縮小城鄉差距,重慶市璧山區從城市病根和發展敗筆出發,走出了一條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合一”的中小城市全面發展和現代治理的創新道路,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可複製的有益探索。

  地處成渝經濟走廊的重慶璧山區,曾與全國不少中小城市一樣面臨著成長的煩惱,三對矛盾日益顯現:快速城市化與市民宜居之間的矛盾;加速工業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城鄉發展失衡,城鄉差距越來越大的矛盾。

  三對矛盾一度長期困擾制約著璧山的可持續發展,使其深陷發展“惡迴圈”:低端産業“野蠻”生長,環境污染觸目驚心;城市與自然割裂,近看“火柴盒”、遠看“一道疤”,難聚人氣商氣。

  日前,記者在璧山蹲點調研了解到,近年來璧山地方政府決策層對此痛定思痛,聚力打造生態宜居、低碳迴圈的“深綠城市”:建設以綠為脈,融通山水、回歸自然;發展以人為本,營造“步行生活圈+人生服務鏈”,走出一條快速城市化與生態宜居相融共生的路子。現在,不僅城市面貌迅速改觀、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也連續多年位居重慶區縣前列,而且趟出了一條生態、生産、生活“三生合一”的中小城市全面發展和現代治理的創新道路。

  “深綠城市”突圍城市化“惡迴圈”

  面積915平方公里、人口63萬的璧山曾是典型的西部小城,在城市化進程初期,産業“野蠻”生長,小製鞋、小摩配、小養殖處處“開花”,導致空氣污濁、臭水橫流,貫穿城區的璧南河水質呈劣V類,兩岸腥臭難聞……與惡劣環境相伴的是落後的城市面貌,猶如“火柴盒亂搭”的城區擁擠雜亂、“灰頭土臉”,商貿、社會服務等平臺嚴重不足。臟亂無序的環境,使不少居民到外地打工,本地“小老闆”不願在璧山安家,招商引資也大受影響。

  接受記者採訪中,區委書記吳道藩説,“嚴峻的現實倒逼璧山,沒有良好的生態、宜居的環境、完善的功能,就無法吸聚發展要素,就不可能實現轉型升級,唯有重構城市生態,以環境聚産業、以宜居促宜業,才能實現發展突圍。”

  為此,璧山借鑒國內外中小城市發展範例,提出建設生態、生産、生活深度融合的“深綠城市”,並設計出一套路徑公式:環境保護+景區化城市+低碳發展+迴圈經濟=深綠城市,轉型之路從環保治污破題。

  近五年,璧山以雷霆之勢向污染“宣戰”。依法治污,全區相繼關閉污染工業企業512家、養殖場370個,科學治污累計投入近8億元,全面改造璧南河。通過創新實施分段治理和“河外截污、河內清淤、外域調水、生態修復”的十六字系統治理方案,昔日臭氣熏天的“公害河”水質由劣V類變為三類,河水變清、兩岸變綠,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並且將城市防洪能力由過去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 (下轉4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