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庫咖啡:堅持做草根創業的根據地

  • 發佈時間:2016-02-04 01:31:4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故事·孵化器探營

  最近,車庫咖啡CEO李燕經常需要回答一個問題:創業大街上的咖啡冷了嗎?

  這讓李燕有些為難,“創業絕不是一杯咖啡那麼簡單,也不由冷熱來決定成敗,創業是個持久的過程,一杯咖啡的溫度説明不了任何問題。”李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關村創業大街依然是眾多創業者的根據地。

  2011年4月7日,車庫咖啡在當時還是海淀圖書城“佔領”的步行街上正式開業。那時的它被海淀圖書城所包圍,然而正是這個以匯聚草根創業者為目的的咖啡館,在這條不足1公里大街的上播下了創業種子。

  “便宜”是致命的吸引力

  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曾描述過車庫咖啡開業之初的場景:只有兩個團隊,他們在找辦公室,我(蘇菂)就把他們“忽悠”來了。

  在蘇菂看來,中關村辦公樓租金不菲,“嚇”倒了很多創業者,那時候很多創業者都是在麥當勞、肯德基裏面坐一整天創業的,車庫提供“便宜”的場地對創業者來説有致命的吸引力。

  有人幫車庫咖啡算過賬,三個人的團隊每天的咖啡消費一個月算起來也就1000多元,如果租用辦公場所,在中關村附近至少要4000元以上。在這裡,列印材料0.2元一張,會議室租用10元一小時,免費WiFi速度快到驚人,創業成本在這裡降到很低很低。

  依靠親民的價格,開業一個月之後,車庫迎來了第3個常駐團隊;之後6月,來了專業美工的團隊和數據挖掘的團隊以及人才招聘團隊,創業因素漸漸連成産業鏈條;7月,常駐團隊已經有十幾支,偶爾的下午時光,車庫開始人頭攢動了;9月,中關村管委會領導出現在車庫,授意車庫可以認定為創新孵化器,享受國有孵化器外的孵化器體系支援。

  當然,吸引創業者的遠遠不止是省錢。資源整合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也是蘇菂更看重的。很多團隊缺的並不是錢,而是資源匹配,打通渠道。這裡的許多團隊互相之間産生了合作,錢並不是衡量資源的標準。

  他們發現了美國人的“秘密”

  在車庫咖啡聚集了大量創業者的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一位《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車庫咖啡,坐了一下午,回去就發表了一篇《美國人應該怕中國什麼?》的文章,其中多次提到他在車庫中看到的創業模式。

  “中國最值得美國人害怕的事情,是中國人發現了美國的秘密,什麼秘密?科技和資本的結合。”這個記者在文章中寫道,“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車庫的幾個創造改變了美國近30年的世界,中國中關村一帶年輕人的聚集是頭腦風暴的洗禮,標誌著這個國家的商界踏上了一個全新的未來科技和資本融合的生産製造方式之路。”

  在美國記者看來,美國人近百年來嘗試的創新與資本的結合,在中關村的一家咖啡館被完美的實現。李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車庫咖啡從成立之初就秉承開放精神。車庫能做的事沒有門檻,我們盡所有可能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為創業者鬆動土壤

  在車庫咖啡採訪,記者剛巧趕上“創業午間30分”。這個由小型講臺和大螢幕投影儀組成的角落,在週一到週五的午飯後準時上演車庫的金牌節目,許多創業團隊或個人抓準這個吸引全場的機會站在臺子上宣講,説不定就會碰到一拍即合的合夥人。而有時一些投資人也會來到這個臺子為創業者們分享知識和經驗。

  當天上臺分享的是一位姓吳的先生,他的創業項目是應用類的語音聊天軟體APP,他只用簡短的幾句話介紹了自己要做什麼,現在需要什麼樣的人,台下感興趣的人如何聯繫他。

  負責主持“創業午間30分”的車庫咖啡工作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過這個節目,創業者不僅可以為自己的團隊招兵買馬,有時還會吸引投資人的注意,因為“在車庫咖啡開放的空間裏,誰都可以來參與”。

  為了營造這樣一個開放空間,車庫咖啡也花了不少的心思。2012年,車庫歷經一年的運營,開始總結方法,同年4月7日車庫推出了車庫咖啡會員俱樂部的業務(又稱車庫認證團隊)。該團隊的目標最初是整合大廠商資源,幫助早期創業團隊降低創業成本。

  阿裏雲是第一個提出支援車庫咖啡的廠商,給予車庫每個團隊幾千塊的免費伺服器頻寬,隨後微軟、基調、北京銀行農業銀行等30多個大廠商也加入到了車庫這個體系。在30個廠商産品的贊助下,車庫咖啡可以幫助創業者降低10多萬的費用,這個部門服務過的團隊目前已經有400多個。

  李燕介紹,很多團隊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在車庫咖啡俱樂部的孵化下,目前3%的團隊已經收入過億,比如新石器科技在2014年就已經收入2.4億。7%的團隊已經估值過億。50%的團隊拿到了投資,創辦或成立企業。

  “2011年有10%創業團隊活下來,2012年有5%,2013年有3%,2014年更少,然而當我們談論有多少創業或成功或失敗的時候,我們應當關注的是創業人數的爆發增長,誰來幫助他們,誰來孵化他們的夢想?”李燕説。

  在李燕看來,現在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與以往鼓勵創新不同的方向。“以前各領域的創新是自上而下的,有一個機構來做為統籌協調,各個科研創新機構按照步驟實施,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們明顯感受到創新也有自下而上的需求。”李燕説,技術型創業有了適合的土壤,不需要大的策劃,伴隨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共用經濟的蔓延,創業者只要找到合適的資源就可以生根發芽,車庫咖啡在整個過程中就是做“松土”的工作,讓草根創業者們接觸到成長所需的“空氣、陽光、水”。

  啟動更大的資源做服務

  哈工大航太自動化專業的陳拯民自2012年博士畢業後,沒有像同班同學前往科研院所工作,而是來到了車庫咖啡開始自行創業。他用半年的時間針對市場調研,決定從電動汽車的電機下手,要造出優於市場上電動汽車的電機。

  陳拯民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最初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半年研發出來,沒想到一做就是三年,目前的成果剛能讓我滿意。”陳拯民製造的電機和兩本摞在一起的《辭海》字典差不多大小,重13公斤,最大功率可以到120千瓦/小時,而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電機和微波爐大小相當,重量有60公斤,功率也是陳拯民電機的一半多。

  能讓陳拯民做成這些與車庫咖啡提供寬鬆開放的創業環境密切相關。陳拯民認為,車庫咖啡的創業文化和創業精神是支撐自己堅持到底的關鍵。“在這裡創業的大部分人多半都是無依無靠,我希望自己可以堅持到底,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我都想得到一個結果。”陳拯民説。

  作為一位在車庫咖啡呆過三年的“老人”,陳拯民認為,創業需要勇氣,但是沒有敬畏之心,僅憑熱情、運氣是不行的,創業最終明確的是“能賺錢”,這是被社會認可的標準。

  現在車庫咖啡不僅成為創業者的“孵化器”,還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新的結合點,是培養人才的基地,每天都有關於選擇、關於合作、關於自由、關於責任、關於創新、關於夢想的思考與行動。

  今年開始車庫咖啡決定啟用更大的資源來為創業者服務。李燕介紹,車庫目前已經與合肥合作創辦全國首個智慧家電行業眾創空間,與當地産業緊密結合,為當地家電産業轉型升級助力。同時車庫咖啡還在廈門搭建大數據産業的孵化器,服務於垂直領域。

  李燕認為,車庫咖啡自成立就是定位為早期的創業者服務,而在創業的早期是“允許失敗”。“很多創業者在成長中,都是失敗再重新來過,在整個過程中積累的人才和技術是創業的基礎,我們能為創業者做的就是盡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一杯咖啡掙不到錢,但我們從一開始也沒有將盈利作為發展目標,車庫本身‘無門檻’就是一個特色,做草根創業孵化器我們願意一直堅持初衷。”李燕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