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做産品到做品牌 從抓産業到抓特色“荊州味道“領跑荊楚精品農業

  • 發佈時間:2016-02-03 08:09: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曲洪湖水,唱出了江漢平原魚米之鄉的富庶和美麗。地處湖北省中南部的荊州,是江漢平原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新形勢下如何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將生態和環境優勢轉化為農業競爭優勢,是荊州人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按照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提出“喝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的總體要求,荊州人把目光瞄準了農産品加工業,審時度勢地提出了荊州精品農産品品牌提升計劃。荊州市委書記李新華表示,打造農業公共品牌“荊州味道”,實施精品農産品品牌提升計劃,是荊州農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途徑。

  堅持消費導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推廣“荊州味道”,好山好水好文化是強力支撐,但歸根結底是要瞄準市場需求,尊重消費者的選擇。加快“生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優化和轉變,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和綠色優質農業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作為千年名城,荊州市是湖北甚至全國名副其實的“米袋子”和“魚簍子”,然而長期以來,荊州農業産業鏈條短、産品附加值低的問題依然突出。産業不強,農民增收困難,錢包鼓不起來,消費潛力自然就無法發揮。

  為了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荊州市在2015年提出了“荊州精品農産品品牌提升計劃”,指出要集中力量打造一個統一的農業公共品牌——“荊州味道”,通過公共品牌將荊州特色農産品(包括鮮活農産品和農産品加工産品)聚集打包一起走向市場。荊州市市長楊智表示,“讓‘荊州味道’成為省內外知名品牌,讓‘荊州味道’香飄萬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發展。”

  荊州有著深厚的歷史傳承,發展“荊州味道”,荊州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優勢毋庸置疑。荊州人選擇了三國名將關羽和一隻鋤頭,作為“荊州味道”標識的主要元素。可以説,“荊州味道”不僅是個公共品牌,更是荊州市對外的一張文化名片。楊智表示,要將荊州的歷史文化、青山綠水與農業品牌建設融合在一起,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

  在江陵縣三湖管理區,有五千余畝與眾不同的水稻——這是由荊州市龍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管理的富硒紅稻。公司董事長陳孝龍向記者介紹,富硒紅米是特種稻米的一種,素有“米中極品”之稱,民間又稱為“藥谷”。

  富硒紅稻是好東西,但如何讓全國消費者接受呢?從市場行銷角度講,有了好産品,如何將其成功推向市場是個令廣大農業工作者撓頭的大問題。

  楚文化發祥地和中心區域,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場,是荊州市最亮的名片。能不能利用好這張免費的名片呢?陳孝龍靈光乍現,乾脆將自家水稻品牌命名為“楚娃”,既突出了地域特徵,又親切好記。隨後又加入“荊州味道”免費共用精品農産品産銷體系,“楚娃”牌富硒紅米甫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熱捧。

  洪湖水域面積達到811平方公里,其中蓮藕年産12萬噸以上,蓮子1萬噸以上。“亭亭荷花映日艷,洪湖藕帶嫩脆甜”,詩句雖然很美,但洪湖地區的蓮藕長期以來卻賣不上價,種植戶積極性並不高。如何把洪湖蓮藕蓮子這種地方特色産品賣出名堂呢?

  2012年洪湖市華貴食品有限公司在洪湖市投産,旗下的“洪湖漁家”泡藕帶是其龍頭産品,既保留了藕帶的自然特色,又採用了現代化的滅菌、保鮮技術,解決了藕帶不易保存的難題。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為開發特色系列水産加工産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華貴産品足以代表“荊州味道”。華貴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梅大佐開玩笑説,現在洪湖的市民都在抱怨,由於華貴公司的投産,再也吃不到便宜的藕帶了。

  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特産,能不能通過精品農産品提升計劃,將真正的“荊州味道”推向湖北、推向全國呢?荊州魚糕給了我們一個有力的答案。

  荊沙地區有句老話叫“無糕不成席”,這裡的“糕”,指的就是荊楚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美食——魚糕,據説乾隆嘗過荊州魚糕後脫口而咏:“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湖北興興食品有限公司投産十餘年,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魚糕生産企業。經過研發改進,傳統魚糕搖身變為適合大眾人群食用的休閒食品。

  “洪湖藕帶和荊州魚糕走出了荊州。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領略到了‘荊州味道’。”荊州市農辦主任、農業局局長黃君表示,“荊州味道”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農副産品,更是傳遞荊州文化、歷史的使者,讓荊州為更多人所熟知。

  創新品牌機制引導市場配置資源——

  體制機制創新是“荊州味道”發展的動力源泉,荊州市堅定認為公共品牌建設必須實行政府主導,為了避免出現行政資源的浪費,成立荊州市精品農産品産銷協會,打造荊州精品農産品産銷共同體,同時引進市場主體做政府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

  “明天晚上,武漢天河機場、武漢三鎮火車站、漢宜高鐵沿線火車站、武漢市區2000多個電子閱報欄將全部都上‘荊州味道’廣告牌,我們的品牌推廣工作已經走上正軌了!”剛握住記者的手,湖北金荊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尹玉剛就按捺不住興奮,馬上給記者介紹起“荊州味道”的推廣進度。

  “荊州味道”是一個公共品牌,為了避免出現“公地悲劇”的發生,荊州市堅定認為公共品牌建設必須實行政府主導,同時為了避免出現行政資源的浪費,成立了荊州市精品農産品産銷協會,制定優惠政策予以引導扶持。為了調動各環節市場主體積極性,引進湖北金荊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荊州味道”品牌推廣宣傳與運營、精品農産品産銷鏈整合和公共銷售平臺網路打造等工作。

  公安縣葡萄産業的發展頗具代表性。吸取其他地域性知名農産品出現“公地悲劇”的教訓,公安縣從一開始就注重公安葡萄品牌以及相關權益的保護。該縣成立葡萄産業協會,申報公安葡萄的地理標誌産品保護,註冊“晶涼田”商標作為優質公安葡萄公共品牌,同時制訂了使用該品牌的準入標準,對外則鼓勵産業龍頭企業湖北省金秋農業高新技術有限公司運用其湖北省著名商標“荊秋緣”、所獲有機認證及綠色食品認證,打造高端精品葡萄專用品牌,並疊加使用“荊州味道”公共商標。

  “以前是我們出去跑市場,現在是大家到我們這兒排隊買葡萄,荊秋緣一上市早早地就被一搶而空。”談起2015年的葡萄銷售,荊州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勇喜不自禁。公安葡萄在2015年品牌行銷經驗受到荊州市委書記李新華等領導高度認可,李新華專門做出批示,要求全市把此經驗作為品牌農業發展樣板和成功典型組織學習推廣。

  “荊州味道”其實是一個認證,相當於一個“母商標”,尹玉剛表示,企業依然保有自己的商標,在“母子商標”結構中,以“證明商標”形式註冊的“母商標”,為企業開拓市場鳴鑼開道;而以“企業商標”形式註冊的“子商標”,是企業在産品品質和信譽等方面對消費者的鄭重承諾,反過來推動“母品牌”成長。

  洪湖大閘蟹因為無人認真打造市場品牌,長期被其他知名品牌高價貼牌銷售已經廣泛見諸報道,這讓荊州人痛心不已。為了打出荊州人自己的大閘蟹品牌,尹玉剛聯繫相關公司註冊了“洪湖堤內”商標,加入“荊州味道”的精品計劃,他希望能從根本上解決荊州農業從業人員只追求産量和品質、不做品牌的傳統“第一産業”思想,打造屬於荊州人的“荊州味道”。通過市場機制和企業化的運作,如今産自荊州洪湖的大閘蟹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名片”,在機場、火車站、高檔酒店到處可見,洪湖大閘蟹開始為更多的消費者所知。洪湖堤內品牌大閘蟹在2015年年底荊州市“荊州好漁”評選市民投票中遙遙領先。

  同樣,荊州再生稻産量全國領先,作為收割最晚的水稻品種,再生稻生長過程完全不需要田間管理,無需打藥施肥,堪稱生態米健康米,但整米率較低所以售價較貴,一直缺乏企業進行品牌經營。金荊農公司打造壹河壹灣品牌再生米、古泥米,成功進入連鎖國際學校楓葉國際和萬達嘉華酒店採購渠道,走出了一條新路。

  荊州市委農辦副主任劉大聖對記者表示,荊州市精品農産品産銷協會將會把荊州的中國農業馳名商標、中國名牌、湖北著名商標、湖北名牌以及“三品一標”的農業品牌納入進來,同時積極鼓勵生産區域特色生態農産品的中小企業使用“荊州味道”標識,通過公共品牌將荊州特色農産品聚集打包,一起走向市場,讓“荊州味道”成為省內外知名品牌,讓“荊州味道”香飄萬家。

  推進三産融合強化龍頭企業帶動——

  以農産品加工業為引領,通過産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後聯動、要素聚集、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將農村一二三産業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整合和優化重組

  如何提高基礎農業産業組織化水準?如何改變農産品沒有知名品牌的落後局面?如何改變用工難,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積極性?如何構建以種養為基礎,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農業生態鏈?

  一連串的問題指向了同一個答案,必須要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荊州市農業局副局長李雄文認為:“農業的競爭,農産品的競爭,可以説在很大程度上是農産品加工業的競爭。要想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構建全産業鏈條,如果沒有一批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産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無從抓起,‘荊州味道’也很難落實,農業轉型升級將會成為空談。”

  “補齊現代農業短板,為‘壯腰工程’夯實基礎。”黃君表示,“要在農業産業鏈的融合延伸中,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實施精品農産品品牌提升計劃,加快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著力完善農産品流通、銷售、品牌建設,讓農民在全産業鏈條推進中享受不同環節的收益。”

  事實上,作為一個農業大市,荊州有著良好的輕工業基礎,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以荊州市沙市區為例,沙市曾是百年商埠口岸城市,商貿業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古就是“三楚名鎮”,生産出活力28洗衣粉、鴛鴦牌床單、荊江牌熱水瓶、沙松冰箱等國內外聞名的産品,被譽為全國輕工業明星城市。在近代,荊州市沙市區由於在物流及商業上的地位,在《馬關條約》中與重慶、蘇州、杭州一道被辟為通商口岸,最多時曾有8個國家在這裡設過領事館。

  落實分解目標任務,擴大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促進加工業發展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各個部門的重要任務;從融資到項目,從技術到資訊,荊州市為農産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做了全方位的服務保障。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已經停産數年的“皇冠”豆瓣醬,荊州市政府引導社會資本通過股權轉讓的形式對公司結構進行了調整,不到3年,“皇冠”牌系列調味品已經佔據了荊州市調味品市場的半壁江山,公司被認定為“荊州市農業産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老品牌煥發出了勃勃生機,綿延百年的“荊州味道”得以延續。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監利縣,通過福娃、華田、恒泰等龍頭企業的帶動,糧食産業這一塊基本上就帶活了。在洪湖市,有德炎水産、華貴水産、宏業水産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水産、水生蔬菜就帶活了。沙市區有小胡鴨、宇祥、峪口禽業,家禽産業活了。松滋有白雲邊酒業,整個財政都帶活了。

  有龍頭企業帶動,品牌打了出來,基礎産業活了,産業鏈更完善了,老百姓賣難買難的怪圈消失了,農民收入增長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荊州市農業局黨組副書記王勇表示,新科技、新業態、新模式滲透到傳統農業中,這給我們的産業升級、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帶來倍增效應。

  數據是歷史最誠實的記錄者。

  從粗加工到深加工,從做産品到做品牌,從抓産業到抓特色,“荊州味道”讓荊州農産品加工業在湖北乃至全國脫穎而出。一個個品牌翹楚,又拉動、壯大了一個個農業基礎産業。多年來,荊州市油菜籽、淡水産品産量全國第一,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合作聯社和家庭農場數量均是全省第一。“荊州味道”通過打造免費共用的精品農産品産銷共同體,將帶動幫助更多精品農産品種養加工者成功創立精品農産品品牌,實現與其高成本良心種養與加工相匹配的市場收益,從而鼓勵良心生産,改善農産品供應側,走出一條靠市場解決根本問題與長遠問題的坦途。

  農産品加工業代表了農業大市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産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方向,已成為荊州市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多的“五最”産業,有力地支撐了荊州市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的“五化同步”發展,為其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保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