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論文”背後有什麼真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2-03 01:30: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二看臺
近日,山東大學一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嫌抄襲引發廣泛關注,該校剛剛認定該畢業生的學位論文作假。很快,又有媒體曝出,另外兩所高校的碩士畢業生論文也陷入高度雷同的尷尬境地。
比較這兩組論文可以發現,論文的正文部分、中文題目、關鍵詞,甚至致謝語都高度一致。兩位涉嫌造假的畢業生恐怕很難想到,曾經的作假論文多年後被“曬”到網路上,並和原論文對比展現,令他們自己和導師顏面掃地。然而,更尷尬的是,這些事件暴露出論文“查重”系統等高校論文評估體系中的問題。
記者發現,這兩篇作假論文和原論文之間的時間差在一年之內,考慮到學位論文的上載和編輯,查驗不到是很有可能的,更不用説早前還沒有啟用“查重”系統的高校。兩位涉嫌造假畢業生的導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提到“查重”系統:這個系統不是學校沒有啟用,就是啟用了沒有查出來。
判斷論文是否抄襲,“查重”系統是否可靠尤為重要。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網路平臺上搜索“論文”,可以輕鬆找到“論文查重”“論文代寫”等服務的網頁連結。這些所謂“服務”號稱,可以準確快速“查重”,並提供修改建議,修改後的論文能保證順利通過。可以想像,除了那些一眼望去高度雷同的論文,還有更多經過巧妙處理躲避了“查重”的論文,出現在了“監管真空地帶”。這表明,現有“查重”系統,確實存在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為何會出現如此多的“服務”呢?這或許是由於,學生對於“論文”的需求很大,進而催生出了一個有著完整利益鏈的“市場”,來幫助一些學生“過關”。那麼,本該以學業為重的學子,又為何需要“幫助”呢?這又引發了另一思考,是造假成本太低,學生“勇於”造假?還是學生的能力達不到畢業要求,從而需要論文造假?
針對上述問題,儘管教育部有《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也發佈了《關於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但由於缺乏完善的法規細則,對於論文作假行為的約束和懲處力度依然不夠。
除此之外,還可將論文作假納入誠信檔案進入個人徵信系統,對參與論文答辯的老師也應嚴格考核,杜絕答辯“走過場”。同時,是否可以在畢業生的評價體系上進行一些調整,建立更加多元的評估標準,不以一“文”定學位。這或許能逐步解決“假論文”問題。(據新華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