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月中國製造業PMI微升至49.4

  • 發佈時間:2016-02-02 12:31:21  來源:南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伊始,中國製造業運作小幅放緩,産出與用工的收縮率較2015年12月輕微加劇。新業務總量的降幅放緩至7個月來最輕微,但新接出口業務加速收縮。生産需求下降,導致廠商削減採購量與採購庫存。月內投入成本與産出價格繼續下降,但降幅皆放緩至7個月來最輕微。

  PMI指數的英文全稱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含義為採購經理指數,PMI指數50為榮枯分水線。當PMI大於50時,説明經濟在發展,當PMI小于50時,説明經濟在衰退。PMI是一套月度發佈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PMI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趨勢。

  作為一個以單一數值概括製造業經濟運作狀況的綜合指標,財新中國通用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2016年1月份數值(經季節性調整)錄得49.4,連續11個月低於擴張與收縮臨界值(50.0),略超去年12月份(48.2),顯示製造業運作進一步小幅放緩。1月份,製造業産出連續兩月呈現收縮,本月收縮率雖算小幅,但已是4個月來最顯著。

  據受訪廠商反映,市況相對疲弱,新訂單減少,導致廠商減産。中國製造商在2016年年初接獲的新業務總量進一步下降,但降幅已放緩至7個月來最輕微,唯新接出口業務收縮率加劇。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用工進一步收縮,1月份創下4個月來最大減幅。月內減少用工的廠商普遍表示,鋻於工作量不足,公司採取了壓縮規模的措施,員工自願離職後也不再填補空缺。另一方面,積壓工作量連續9個月上升,但1月份積壓率僅算輕微。隨著生産需求下降,廠商在2016年年初繼續削減採購,但減幅在當前7個月的採購收縮期內為最小。

  1月份投入品庫存也因此進一步下降,而銷量欠佳則導致成品庫存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輕微積壓。1月份,供應商平均供貨速度在3個月來首次出現減緩,但延誤率僅算輕微。1月份,客戶需求減弱,導致廠商繼續降低産品價格,此輪降價趨勢也因此延續了18個月,但本月降幅放緩,為2015年6月以來最輕微。廠商得以降價,乃受平均投入成本進一步下降所支援。2016年伊始,成本降幅與産出價格一樣,7個月來出現最輕微減緩。廠商的成本負擔得以減緩,原因普遍與原料價格下降有關。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表示,新訂單指數有明顯回升,是1月PMI初現反彈的主要原因。近期宏觀數據表明,中國經濟仍處於築底當中,去産能過程剛剛開始。

  他認為,鋻於當前全球經濟尚未企穩,中國經濟正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政府應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勢,及時預調微調,避免經濟發生硬著陸。同時,應進一步落實已經推出的改革措施,釋放明確的改革信號,給市場以信心。

  據《每日財經》、新浪財經

  相關新聞

  迎接PMI之後的數據真空期

  1月製造業PMI微升至49.4,持續的貨幣寬鬆和穩增長並沒有改變經濟下行趨勢。一方面,財政收支壓力束縛財政擴張空間,僅靠貨幣寬鬆無法解決週期性問題。另一方面,結構性問題已經超越週期性問題成為主要矛盾,供給側改革取得效果之前,經濟仍有下行壓力。

  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分別比上月下滑0.7和0.6個百分點,內外需持續萎縮,內需受制于收入增長放緩,産能過剩。出口受制于全球經濟低迷和競爭性貶值。

  産成品庫存下降1.5至44.6,原材料庫存跌0.8至46.8,市場預期不佳,企業繼續主動去庫存。

  就業指數回升0.4至47.8,就業持續下滑,但並沒有明顯加速出清的跡象,供給側出清仍需時日。

  經濟持續下行,但宏觀風險短期內緩解:一是進入數據真空期,二是進入兩會憧憬期;三是美聯儲3月加息概率降至15%,最早加息日期推遲到12月;四是央行加強資本管制+干預,匯率企穩。中期風險不減:一是經濟持續下行,二是匯率再度被動升值之後必將再度貶值;三是央行陷入匯率和利率、外部與內部目標的兩難,不像去年那麼自如,近期放棄降準就是例證;四是供給側改革意味著釋放風險。(新浪財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