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設計聚焦戰場 科研靠攏實戰

  • 發佈時間:2016-02-02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改革擂鼙鼓,強軍揚徵帆。這是一支非同尋常的姓軍為戰隊伍,一支譽滿華夏的設計科技勁旅。60餘年至巧至堅強盾征程,軍委後勤保障部某設計研究所在打造共和國堅不可摧的鋼鐵盾牌偉大事業中,用無比的忠勇和卓越的智慧,譜寫出華彩樂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如今,該設計研究所站在新的時代坐標點上,在改革大潮中自覺肩負起科技強軍、科技制勝的歷史責任,堅持姓軍為戰,瞄準制約戰鬥力提升的重大設計科研難題,以奮進的狀態和衝鋒的姿態,攜手建設軍事工程設計大舞臺、科技研發大中心、標準制定大平臺,勇立軍事設施建設事業潮頭開啟新局,再立新功。

  讓我們走進這支團隊,去領略和探訪那一群奮鬥在光華背後,為構築國家頂級防護盾牌默默貢獻著青春和熱血的幕後英雄們——

  聚焦提升戰鬥力根本標準

  寒冬時節,筆者乘著軍用越野車,歷經顛簸和數道“封鎖線”,車輛停靠在了某重點工程。

  “這就是我們負責設計改造的某重點工程,需要緊跟資訊化戰爭的特點重新設計,具有很大的考驗。”該所項目攻堅小組成員鬱高工迎上來介紹説,“這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我們已經連續工作20余天了,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也要堅決按期拿下。”

  “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工程改造再無任何障礙。”當初誰都不願意碰觸的硬骨頭,如今迎刃而解,軍內的同行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為該所專家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成功永遠是奮鬥者的足跡。2014年,這支團隊某項科研課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他們並沒有徜徉喜悅之中,仍然保持衝鋒的姿態,再次向防護工程建設發展的頑疾發起“攻擊”。

  高技術精確制導常規武器粉墨登場之初,這支團隊敏銳地認識到:隨著資訊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精確制導常規武器的命中精度越來越高,侵徹能力越來越強,將會對防護工程構成嚴重威脅。隨後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印證了這一觀點。

  自那時起,這個設計研究所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著名專家為主體的團隊廣泛收集相關資料、調查了解情況、剖析研究規律,結合我國防護工程現狀,針對各種破壞效應,詳細規劃26項研究課題,勾勒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設計藍圖。

  “事關防護工程建設的研究課題,不具備實用性決不允許立項。”這個研究所嚴格遵循黨委制定的課題申報原則。課題研究週期長,少則2年多達10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研究課題缺乏前瞻意識,即使成果出來亦不能解決問題。不僅課題組多年辛勞付諸東流,大量經費也白白浪費。

  一次突發事件引起所黨委“一班人”的高度警覺,要想在某項研究領域有所突破,前提必須在摸清破壞機理基礎上有針對性提出防護措施,這樣才能確保在該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經過所在團隊的精心籌劃,相關科研課題迅速立項。3年後,各種破壞機理被逐一摸清,為防護工程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該課題研究成果毫無爭議地被評為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所以獨特的學術追求和設計水準完成了諸多設計研究課題。“走一步看百步,重要的是立足現在看長遠,我們始終堅持以使命為導向,以生成戰鬥力為標準,捕捉課題前瞻性富有獨到建樹。”該所領導自信地向筆者介紹道。

  擔綱軍事設施建設突擊隊

  2012年,這個團隊潛心研究14年的某重點科研課題,一舉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破解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大大提高了防護工程的戰場生存能力和作戰保障能力,為國防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勇於搶佔灘頭,方顯英雄本色。去年這個團隊歷時12年攻關的由侵爆基礎理論、防護關鍵技術、防護關鍵設備、軍用標準規範4大類、24個子項目構成的某項科研課題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創造了一個設計勘察單位連續3年榮膺國家獎的佳績。

  “這個項目已獲軍隊科技進步獎17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培養博士研究生9名、全軍高層次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名,成果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49篇。”所領導介紹説,“我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新防護技術體系,突破了部分防護技術瓶頸,為防護工程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2013年4月上旬,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組織來自軍內7個單位的30余名資訊和防護領域專家,在京召開資訊化條件下重要人防工程建設研究項目評審會。專家們對課題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目前,部分研究成果已轉化應用。

  他們主要從事防護工程科研論證和技術法規標準的研究等工作,科研工作十分枯燥,每一項成果的取得需要數年的艱辛攻關。可以想像,如果沒有軍人特有的使命情懷,沒有該所長期以來形成的攻堅克難精神,就不可能有自主創新科研成果的誕生。

  該所緣何連續多年攻克數十項防護領域技術難題?一條根本經驗就是所黨委始終緊扣國家和軍隊戰略需求,始終瞄準國際學術前沿,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努力在高科技領域佔領一席之地。這是該團隊的崇高使命和不懈追求。

  “在新的作戰理論、軍事技術需求和武器裝備發展牽引下,緊緊圍繞防護工程建設的核心、關鍵和急需技術進行創新研究和應用轉化,是推進防護工程建設技術水準提升的有效途徑。”所黨委“一班人”敢於踏浪潮頭的理念贏得該所專家一致認可。

  近年來,該所自主編制防護工程三維數值模擬軟體,解決了“倣真不真”問題;防護工程重大課題研究成果豐碩,為制定相關標準、規範和工程設計提供了技術支撐;資訊化戰爭條件下防護工程建設發展研究取得了眾多成果。

  打造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陣

  戰場上,將軍一方既出,萬眾踴躍,靠的是令行禁止的威嚴,靠的是協調八方的能力,也靠排兵布陣的章法。在該所採訪過程中,大家眾口一詞:“所黨委‘一班人’就是這樣善於凝聚人才的設計科研‘千里馬’!”

  採訪中,該所領導對筆者説:“資訊化社會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的複雜性註定單打獨鬥已成過去式,重大設計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強有力的科研團隊密切協作來完成,抱團打天下已是趨勢。”

  鋻於合作、協作在科研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所黨委“一班人”從團隊精神角度做了講述:“回首我們這個創新團隊成長的歷程,深深體會到天時地利人和是我們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團隊精神是發展的信心和力量,使命任務是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他們開創出獨具特色的“團隊創新模式”。即打破編制小組框框,打破不同專業界限,形成融合技術特長、瞄準學術前沿的科研創新團隊。目前在院士專家帶領下,該所充分發揮團體優勢力量,整合技術資源,形成難關面前奮勇爭先,榮譽面前你謙我讓的局面,攻克了多項科研難題,填補了近10項相關技術領域空白。

  “摒棄對人才建設的粗放管理,以集約、科學、可持續的方法創新人才建設,既是實現科技領域人才發展戰略的重要方法,也是加速防護工程建設技術水準提升的必然途徑。”所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奏響人才隊伍建設“三部曲”。

  ——優化人才隊伍結構。深化創新科技幹部綜合培訓制度,有計劃地採取聯合培養、送學深造、出國考察和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逐步優化人才結構,有120人次取得各類國家註冊資質,幹部素質實現了整體躍升。

  ——培養高層次領軍人才。推行“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扶持計劃”,在關鍵領域選拔發展潛力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重點培養扶持,一批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近年來,1人當選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2人入選軍隊高層次創新人才工程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對象,1人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被評為總參優秀中青年專家。

  ——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近年來,建立專業技術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大膽使用高素質年輕人才,調整交流50余名幹部,其中20名優秀年輕科技幹部走上室領導崗位,對在設計科研創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在晉職晉級和立功受獎等方面優先考慮。

  精神動力鑄就強盾之內核

  該所根據1963年5月葉劍英元帥給軍委工程兵第一屆黨員代表大會的題詞“利我戈矛,堅我防盾”精神,在近年來的建設發展實踐中,不斷探索、轉變、融合,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具有單位特色的“強盾文化”。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參與西北核子試驗的史料裏,我們可以追尋早期強盾文化的足跡;從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幹部矢志構築堅不可摧的防護盾牌的舉動中,我們可以感受強盾文化的深化;從“十二五”期間先後獲國家、軍隊及部委級科技成果獎勵近百項的軌跡裏,我們可以看到強盾文化的價值。

  什麼是強盾文化的內涵?也許,所黨委總結凝練的這7個本質屬性和特徵是對強盾文化最好的詮釋和注解:忠誠于黨是靈魂;敬業奉獻是核心;艱苦奮鬥是支撐;開拓創新是生命,嚴謹科學是特質;團結協作是品格;革命傳統是血脈。

  強盾文化的精神內涵,可以用他們創作的所歌來傳唱,可以用他們拍攝的《光輝歷程》和《軍中設計勁旅》紀錄片來展現,可以用他們集結出版的《深挖洞》一書來傳承。融入職能特點和知識智慧托起“地下長城”的所徽和“至巧至堅,知盾強盾”的所訓閃耀著精神動力的光芒。

  為什麼市場經濟對軍隊人才拉動越來越大,該所科技幹部理想信念卻堅如磐石?為什麼物化思想愈加深入,該所科技幹部奉獻意識依然如故?為什麼資訊飛速更疊,該所科技幹部總能勇攀高峰摘取創新成果?為什麼多元文化紛繁複雜,該所科技幹部能夠堅守精神高地?

  四個思索,在所黨委組織撰寫修改《強盾文化建設實施綱要》時,幾屆黨委“一班人”都能形成共識,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強盾文化的核心來抓;要把培育奉獻精神作為強盾文化建設的靈魂來抓;要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為強盾文化建設的根本來抓;要把多元活動載體作為強盾文化建設的根基來抓。

  近年來,該所始終堅持以先進文化思想為指導,實現了室內文化與室外文化結合,文化建設與營區建設結合、文化裝點與環境美化結合,滿足了科技幹部日益增長的多元文化生活需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