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澄明幽遠 心明朗照如如
- 發佈時間:2016-02-01 22:31:08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曾在香港書畫展上結識趙陽先生,那次他的書法在港澳引起反響。日前,在北京,他的書齋,採訪了他。
登門拜訪趙陽先生,來到門前,一簇翠竹景致映入眼簾,真乃賢士修竹清風自來,進入工作室內,素潔而雅致,陳設得當,客廳正中懸挂著他的書法作品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古樸耐看,形意相溶,端詳之間,令人心覺頓生。交談間,趙先生言語隨和,大繁化簡,點滴之間,可一窺其博學深厚,同時他又世事通達,追根溯源之後,對傳統文化主動承接和當下時代的積極融合,使得他在漫漫的上下求索之路上,大道自然,踐行而得智。
希求篤行情致筆蒼
趙陽先生自幼酷愛習作硬筆、手指書法和文學藝術,三十多年潛心於書法真諦。從“歐、顏、趙、柳”中感悟大家所長,博眾家之書,風格創新,書法凝重穩健而俊逸灑脫。他在自我的發展思維理論中,深入去挖掘學習,不斷充實,探索書學界大家風範。趙陽先生對文化進行追根溯源的歸返,對知識滌蕩,進而體驗萬物,通于書法,從而在書法藝術中尋覓到一方怡然境地。
趙陽先生從部隊轉入地方後,從事新聞工作幾十年,運籌帷幄,歷練世事,圓融守真。常高朋滿座,不斷進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他對書法藝術的孜孜探索和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凝結,使其作品深受歡迎,被國內外友人珍藏。
治學嚴謹文意突出
趙陽治學嚴謹,文意突出,參軍入伍後,在部隊做新聞宣傳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壁報書寫和設計,字體從黑体、楷書、到隸書均有涉獵,後來又進行過手書的研習,用大拇指和食指進行創作,經過日積月累的實踐,為步入書法藝術殿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6年,他拜啟功老先生為師,在老師的指點下臨摹歷代大家作品。啟功囑咐趙陽不要一味學自己,多用心些,走出自己的路。趙陽謹記教誨“學高人之師”的教誨,刻苦鑽研練習。
到北京工作後,他接觸書法大家的機會比較多,漸有感悟,筆墨之間有了頓悟。參加筆會、交流中,凡他人精妙之筆,趙陽都細細體會,深入鑽研。對字體筆畫的感覺,用筆的結構,他都潛心專注,臨池不輟。他遍臨顏、柳、歐、趙四體,因此他的行書筆走龍蛇,疾澀互動,運筆有翰逸神飛之勢,深得其精華又有頓挫之功,與自己的個性合而為一,自成一體,不乏雄渾,頗見顏真卿書法的意味。
2000年,趙陽先生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筆墨蒼勁而雅致,落筆如飛。他苦研博學、融合貫通、漸顯趙陽書法之魄。趙陽的小楷作品從《登岳陽樓》到《離騷》,從內容到形式,都散發出了強烈的文人氣息,數百字乃至上千字的作品,成竹在胸,意前筆後一氣呵成。看趙陽先生的草書,可以感受到他運筆的輕重緩急,往返行駐所要抒發的豐富情感。曾經的戎馬生涯,鑄就了他英豪威武,寬厚堅韌的氣質。
劉勰《文心雕龍》中雲:“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藝術家只有情與氣相生相伴,作品才能風骨傳神。在趙陽先生的書法作品中,我們看到了藝術家的這種情懷。
大道自然通予萬象
滴水穿石,滴水顯乾坤,天地人間而行説不一,既是天地就符合自然規律,乃容其大。
縱觀趙陽書法作品,有古樸典雅的追溯之感,無論從哪個角度,首先映入眼簾是形、是透、是潤、是瀟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從拜啟老先生之後三十多年裏,他博覽眾家之長,墨痕間印上了深深的諸家烙印,從書法的根本風格上,運用書法潤習的本身,從大、小、行、篆、楷、魏,隸中更大參透一個書家所呈現的銳氣、瀟灑、活力、委婉細膩,字裏行間楷由魏行、豐腴多姿、俊逸悠然,結構上的灑脫舒展,用筆使之靈秀頓現。
自古書法,完成了文化的傳遞、啟示、給予、哺人的功效,字形的變化記錄著文化發展的歷程。趙陽先生誠摯地進行著書法藝術傳承,又在結構上充分體現了自己的章法,運用筆鋒上的粗細大小,雕琢諸形。
觀趙陽先生的新作,為八尺的巨作。趙陽先生從“中國夢”的韻筆上恰如音律彰顯魅力,豁達酣筆,抒情大氣豪放,手心合一,在字體的把握、掌控上,揮毫正氣,充分顯示了正能量。該書法作品題記為:堅定信念,增強信心,以習總書記提出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中國,大中華,民族結,中國心,華夏兒女振精神,十億同懷中國夢。表達出一個書法家對中國夢的領悟和振興民族文化的豪情。在2014年5月底北京國際京交會,趙陽先生這幅書法佳作“中國夢”獲得了藝術成就獎。
即將出版的《趙陽書法藝術》一書,表達了藝術與文化的結合點,以“中國夢”為主導,揭示了書法藝術“真水無香”的感慨。不同時期的書法排列運用,展示書家精髓,更為藝術魅力的象徵。閱看每幅書法呈上的主題,每幅所表達的主體和意義,更有賞心悅目之新。趙陽書法的提高和創新,使全書呈現出“眼界高時無礙物,心源開處有清波”的藝術境界。他賦寫的江城子、青玉案、西江月、破陣子等詞,充分表達了一個書法家在文化凝重的前提下抒發的真情寫實,也是古典文學和書法藝術的精妙結合。
趙陽先生認為:書法是傳統的文明之精華,離開傳統書法是立不住的。書法有個性美,但更重要的是表現傳統的共性美,個性美與共性美之統一,正是集個性與共性一體的健康書法。要傳承正道,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精粹,也是趙陽先生潛行的藝術真諦。
月印萬川處處皆圓
趙陽先生飽讀詩書,對民族傳統文化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和主動承接的使命感。唐詩宋詞、《楚辭》、《康熙字典》,都是他案頭的常備書籍,趙陽先生覺得見字如見人,字為意之形,兩者相融,方為上,不光文章要寫得好,字也要寫得好。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一直在新聞單位工作了許多年,從記者到編輯,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報刊發表了300篇新聞稿,還著有60多萬字的小説。並在古體詩詞歌賦的寫作上頗有建樹。
濃情蘸墨直抒情懷
趙陽發表了20多萬字的散文和散文詩,這些詩意流露著他那飽蘸濃墨的筆端,抒發著作者的情懷。趙陽先生的詩詞創作,從散文詩到古體詩詞都有涉獵。在詞牌創作中,文字的魅力使人讚嘆不已,對書法創作有了更深的感悟。
趙先生落筆有力鏗鏘而飛揚流暢,兩千多字的離騷一氣呵成。千古流傳的佳句書寫中,帶給後人更深的啟示,這幅長卷的心作,確下了不少功夫形成,也可一覽大手筆之妙!《岳陽樓記》的行書中更是展現字形的俊美飄逸,滋潤流暢結合形成的個性,使之增輝!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感受文化,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傳揚出去,遵循大道萬象,在筆墨間印記更深的內心啟示。
趙陽先生對於文化的探索孜孜不倦,以下所著的文字為其點滴: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從“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今,在中國書法與漢字的書寫藝術裏視角,審美的角度和審美的心理髮展上都受《周易》思想的影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中國書法的變化,從章法與點畫上,時出很多新意,書法章法的點畫,要求從初級階段到風格韻律有不同的特徵,帶動著思維文化主題,華美而端莊,渾厚清麗的風格變化。書寫上的長短用筆線條,是變幻無窮的。漢字的發展根本上帶動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從漢字書寫過程中,帶動整個中國各門類藝術的發展。中國書法藝術根本是象、具體微細的生動造型展示,表達出各個意象,是中國悠久文化與書法的核心範疇。而象形是漢字的基本規則。《周禮保氏》從談到造字之法,如象形、象事、象音、象聲;而以象形成根本。最初的象形字只是個象個別物體,以後發展為複合體係。挂像是《易》象的基本,是“觀物取象”、“法象萬物”的結果。
東漢的書法家蔡邕所著的《筆論》中説:“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虧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明,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矢。”中國源源不斷文化形成易學的主體結構,漢字演繹至今有著相同的,因前人之根本上傳承,一系列順序相承的發展産物。西晉書法家索靖《草書勢》所説:“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漂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蟲蛇虬繆,或往或還,類婀娜以贏贏,欻奮而桓桓。及其逸遊盼向,乍正乍邪,騏驥暴怒逼其轡,海水窊窿揚其波。芝草蒲陶還相繼,棠棣融融載其華。玄熊對踞于山嶽,飛燕相追而差池。”古人在制定書法的標準和欣賞上概括其多,為此書法藝術更多的體現是自己對萬物自然的感悟,融入天地大情,萬物之大意。有了萬象在胸,提筆的“情意”交融,萬物皆備自己,人、書、象所形成的藝術高境界,歷代以來,每個書法家的意境追求的大象自然生生不息,也是我們今天所追隨的歷史淵源。繼東漢的大學者崔瑗曾作《草書勢》,談到的草書之美:“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兀若竦峙,曾獸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或淩邃惴慄,或據高臨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收勢,余蜒糾結。”
意象思維象形書法
以《周易》的意象思維與書法藝術,意象思維方式對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決定了中國文化的基本思維方式與基本面貌,對書法的影響唯其一小部分。從概況綜合自然物象所形成的象形文字,它最大優勢在於它無限延展性和豐富的想像性。每個漢字代表一個意象,由一個意象延伸出無數個意象:如三個以上至數十個上百個漢字連綴在一起,就可以組織成一個龐大的意象群,生動而活潑,充滿不確定性,無法表達精確的科學概念,卻充滿了詩意,充滿著想象,味之不盡,挹不之絕。因而,由象形成文字的載體漢語,從思維方式全是詩性的所産生乃至發展,正是中華文明的童年。在當時,先人們還遠沒有後者縝密的邏輯思維和思辯能力,並沒有割斷人與自然的臍帶。在他們眼中,自然萬物都有著酣暢而生動的生命,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通。在那個時代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道德家及國家的主要決策者,他們在發展文字的主要原動力是為決策而實行的占卜,而占卜是人類試圖把握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第一步嘗試。漢字的創造期,它體現在甲骨及陶器上,承載是神意的啟示,創造的初期發展是先人的原始的思維産物,也包含了先人們原始過度,到不自覺審美意識,充滿神秘色彩。使漢字本身有了超脫于自身之外的符號功能,也正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客觀基礎的存在。
從這段文字中,能一窺趙陽先生對書法藝術不懈探索的執著和深入。從結繩記事到文字産生,開啟人類文化書法藝術文明之精髓,書法已超越文字之本身,而這一過程中,人與筆、意與神、創作者主體的意蘊日漸明顯,書法也逐漸成為一個人性靈的體現。
在澄明和灑落之間,趙陽先生揮毫紙墨,筆墨間盡顯豪情萬丈!
趙陽,別署趙洋,字墨德軒,號巴山人。著名書法家,中國藝術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趙陽先生悟德藝術家協會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華夏書法藝術研究理事,中國新聞監督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副秘書長,中國新聞監督網常務副總編,資深媒體人,電視策劃製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