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下行中拼上升空間

  • 發佈時間:2016-02-01 10:29:40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見習記者吳擒虎 通訊員張勇 王濤

  經濟下行,不進則退,企業如何度寒冬?

  變廢為寶、創新工藝、抱團取暖,當陽企業“八仙過海”,一場降成本攻堅戰全面打響。

  近日,記者赴當陽,走進龍頭企業看最新戰況。

  水泥公司“吃”廢料,成本三連降

  小水泥企業紛紛倒閉,而葛洲壩水泥當陽有限公司通過變廢為寶,綜合效益在葛洲壩集團旗下10多家水泥公司中常年穩居第一。2015年當陽公司的成本同比降5%,實現三年連降。

  用電是水泥公司成本中的大頭。來到廠區的餘熱回轉窯邊,汽輪發電機轟轟運轉。“生産一噸熟料,需用電58度,但産生的廢氣,再迴圈用於餘熱發電,可産26度電,效益可觀。”公司副總經理張良田興奮地説。

  公司將於今年3月投産新生産線,工藝更先進,每年可吸納周邊工廠的磷石膏、粉煤灰、煤渣等廢料60多萬噸,城市生活垃圾18萬噸,大大降低原料成本,實現變廢為寶,還可降低20%的人工、10%的電耗。

  老廠節支具明細,新廠工藝大革新

  在華強化工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張《2015年增收節支3000萬元項目明細表》,詳細列舉了增收節支項目、金額、負責人、實施效果,數據來源於15個車間。其中,造氣車間通過鍋爐改造、爐箅改造、吹風加氧改造,生産每噸氨的用煤量減少10公斤以上,全年降低用煤成本340萬元。

  “表上列具的是老廠區車間節能項目。公司共投入了5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僅去年成本就降了3000萬元。”公司副總經理萬建華説。

  幾百米外,新廠區潔白的建築,與老廠區形成鮮明對比。萬建華説:“公司投入18億元,在新廠區佈局世界領先的粉煤連續氣化工藝,去年12月投産。”相較于老廠區的舊工藝,新工藝可將工廠全年耗煤量減少33%,降低成本近40%。

  抱團取暖,成就“中部陶都”百億集群

  窯爐整齊,道路通暢,綠樹成片。素有“中部陶都”之稱的當陽建築陶瓷産業園,規劃得整潔氣派,很難想像這裡曾是荒坡。

  産業園有陶瓷生産企業16家,各類配套企業56家,涵蓋了整個陶瓷産業鏈,公司間形成緊密的上下游關係,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當陽還投入7億元,完成園區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

  短短幾年時間,當陽建陶産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集群産值過百億元。

  該市經信局經濟運作科科長張華鋒説:“如果按傳統的‘一廠一配套’模式,土地、物流等成本要增加一倍以上。”

  部分企業建議,增加園區的車流量,還可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