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觀察中國經濟切莫“一葉障目”
- 發佈時間:2016-02-01 07:3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日,高調看空中國經濟、叫囂做空亞洲市場的聲音異常喧鬧。美國量子基金創始人喬治·索羅斯就公開宣稱,“中國經濟難免硬著陸,中國將加劇全球通縮”,似乎一直在交出優異答卷的中國,如今遇到了無論如何也過不去的“坎”兒,投資者只需佈局空頭,就定會無往而不勝。
事實果真如此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一些數據不如以前、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只是調整轉型的必然表現。科學分析判斷經濟形勢,宜全面、辯證地分析和研究經濟運作的主客觀環境、條件、現狀,既要看總量,也要看結構;既要認清經濟運作之“形”,也要把握經濟發展之“勢”。如果一葉障目、誇大其詞、肆意做空,到頭來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從主要經濟運作指標看,我國經濟基本面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去年我國實現了6.9%的增速,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數字。要知道,作為10萬億美元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每增長1%,其實相當於5年前增長1.5%、10年前增長2.6%;2015年世界經濟增速已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點,號稱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的美國經濟增速也就兩個多點,中國6.9%的增速仍是“領跑者”;2015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的各項經濟指標,幾乎全部按期完成。還要看到,我國經濟向新發展方式轉變的趨勢明顯,突出表現在三次産業結構加快優化,消費引擎作用持續增加,新産品新業態層出不窮,中小高科技企業群體崛起,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根據國內外經驗,結構優化表現出色,遠比GDP高一個半個百分點重要得多。
從韌性和潛力來看,我國經濟的迴旋餘地和向上空間巨大。製造業最為典型。“中國製造”總體上處於世界製造業産業鏈的中低端,僅是“一葉”,更多的“枝葉”則是:我國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只要製造業企業能夠開發生産出安全、高品質的産品,就不愁銷路;我國每年大學以上學歷的畢業生超過700萬人,高素質人才隊伍已成為製造業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我國是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工業大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強國基礎堅實;我國在拓展新興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中國製造”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著諸多有利條件。
從歷史比較來看,多年來,中國“硬著陸幾乎不可避免”這類聲音屢有所聞。結果中國不僅從容應對風險挑戰,而且一步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當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未改變,厚實家底早已非昔日可比,外匯儲備高達3萬多億美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超100萬億元、年財政收入逾15萬億元。更豐盈的物質積累、更完善的市場體系、更可觀的改革紅利、更嫺熟的宏觀調控,“硬著陸”的邏輯從何而來?
觀察中國經濟切莫“一葉障目”。只有全面觀察,自己與自己比、自己與別人比較,“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才能窺得經濟全貌,從中引出對形勢的正確判斷。誠然,中國經濟當下仍存在諸多問題,供給品質體系尚不完善,資本市場監管經驗和能力缺乏,但問題恰恰是倒逼改革的動力。當前,我國正加快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定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相關政策措施正在中國掀起新經濟浪潮,釋放出巨大能量。
風物長宜放眼量。眼下,某些人只盯住問題,甚至搞“選擇性失明”,可能包藏“唱空做多”的把戲,市場需要提高警惕和辨識能力。智者要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市場,多個緯度觀察,沉下心紮實做調研,透視那些足夠讓中國經濟穩步健康增長的新動能,並從中洞見實現共贏的新機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裏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