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工有了更多“獲得感”

  • 發佈時間:2016-02-01 06:5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白天亮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鐵列車上、長途客車上、跨江渡輪上,又見一批批農民工挎著行囊,懷揣辛苦一年賺得的工錢,懷揣對故鄉的濃濃思念,踏上歸途。

  農民工是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城市建設發展,處處留下他們的足跡和汗水。“十二五”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工問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農民工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工資水準穩步提升,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成為“新市民”。

  農民工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從2010年2.4億多人增到2015年的2.7億多人

  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才能在城市安家立業。“十二五”期間,各地建立健全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消除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政策障礙,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環境得到有效改善,農民工就業規模持續擴大。統計數據顯示,全國農民工總量從2010年的24223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27747萬人,增加3524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從2010年的15335萬人增長到2015年的16884萬人,增加1549萬人。

  如何提高就業能力、讓農民工能更容易找到稱心的工作?技能培訓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從2014年起,國務院農民工辦協調發改、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編制了年度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綜合計劃。一系列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星火計劃”“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成為農民工提升技能的“及時雨”。2014年、2015年全國培訓農民工均超過2000萬人。

  帶著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能,帶著改變家鄉面貌的熱情,返鄉創業成為很多農民工的發展新目標。國家出臺了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各地積極組織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啟動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創新金融産品和稅收信用融資新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據估算,目前,有點技能、有點資金、有點行銷意識、有點辦廠能力和對農村有感情的返鄉創業“五有”農民工已達數百萬人。

  農民工收入穩步增長

  月平均收入由2010年1690元增加到2015年3072元

  辛苦一年,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拿到工資。“十二五”期間,人社部會同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每年在全國組織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努力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各地陸續建立起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長效機制,加大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的查處力度。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 ,提出到2020年,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農民工緊鎖的眉頭漸漸展開了。

  農民工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全國各地穩步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促進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低收入群體工資增長。“十二五”期間,全國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幅達到13.1%。農民工月平均收入由2010年1690元增加到2015年3072元,年均增長12.7%,跑贏了GDP。

  社保全覆蓋,農民工不能少。各地依法將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勞動關係的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我國啟動實施建築業工傷保險“同舟計劃”專項擴面行動,推動建築業農民工全員參加工傷保險。加大失業保險擴面力度,為失業後符合條件的農民工提供相關待遇。實施以農民工為重點的“全民參保登記計劃”,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2015年底,農民工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保險人數分別達5585萬人、5166萬人、7489萬人、4219萬人。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成為“新市民”

  大部分城市把符合條件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

  謝紅芬成為“新中山人”已滿5年。來自廣西欽州市靈山縣農村的謝紅芬,是廣東中山市實行“積分制入戶”政策後首批申請成功的外來務工人員之一。“現在回想起拿到戶口的那一刻,還覺得特別幸福。”

  “十二五”以來,我國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的目標任務。目前,以農民工市民化為核心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農民工發展進入了市民化的新階段。

  落戶城鎮不再是夢。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印發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具體實施意見,普遍放寬了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的政策,不少大中城市適當降低了參加城鎮社會保險年限的要求。“十二五”期間,大量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就業地城鎮落戶成為新市民。

  農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逐步擴大。全國農民工隨遷子女納入政府財政保障的數量接近90%,其中在公辦學校就學的比例保持在80%。2015年,全國除陜西、西藏外的29個省份,共有近8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農民工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全國大部分城市已經把符合條件的、有穩定就業的農民工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關鍵時期,今後還要著力推動農民工逐步實現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在城鎮落戶,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農民工。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01日02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