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跑出現代農業“加速度”

  • 發佈時間:2016-02-01 05:34:45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孫海峰

  過去的五年,是全省農業加快發展、農村日益繁榮、農民更加富裕的五年,我省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産業發展方向,將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作為著力點,深入推進“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綜合施策,持續發力,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

  據統計,“十二五”時期,全省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升,糧食生産實現“十二連豐”,産能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預計全省肉蛋奶總産量達到180萬噸,較“十一五”末增長30.4%,主要農産品均衡供應能力大幅增強;全省農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一倍多;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367元,比“十一五”末增長85.9%。

  特色優勢産業發展迅猛

  我省地形狹長,地理過渡性強,生態和氣候類型多樣,在發展特色産業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轉3版)

  (接1版)“十二五”期間,我省堅持以規劃為統領引導産業發展,以産業為平臺整合發展資金,以項目為紐帶聚集生産要素,為這一比較優勢充分發揮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十二五”期間,我省按照戰略性主導産業、區域性特色優勢産業和地方特色産品三個層面,把草食畜牧業、設施蔬菜、優質林果確定為三大主導産業,把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和釀酒原料確定為三大特色産業,大力推進區域首位農業産業化發展,特色優勢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060萬畝。其中,草食畜牧業以50個牛羊産業大縣和3個市州全産業鏈試點建設為重點,從牧區資源約束型逐步走上了農牧互補的迴圈發展路子,截至目前,全省牛羊出欄量分別達145.4萬頭和988.8萬隻,比“十一五”末增長15.18%和16.1%;蔬菜種植面積和産量達到800萬畝和1720萬噸,比“十一五”末增長31%和41.1%,産業標準化水準明顯提升,品牌影響力逐年提高;蘋果種植面積和産量達到520萬畝和350萬噸,比“十一五”末增長11.6%和52.4%,産業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馬鈴薯播種面積和産量穩定在1000萬畝和1200萬噸以上,實現脫毒種薯全覆蓋;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産量達到388萬畝和99.8萬噸,比“十一五”末增長53.6%和86.8%,産業鏈條不斷延伸,年加工量和加工産值比“十一五”末分別增長100%和300%,已由“量的擴張”轉為“質的提升”;以雜交玉米制種為重點的現代種業核心地位進一步提高,産業主導地位已經形成,我省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雜交玉米制種、馬鈴薯脫毒種薯和重要的蔬菜、花卉種子生産基地,其中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和産量分別佔全國的42%和48%。

  新型經營主體生機勃勃

  2015年8月,我省一舉簽下了出口73萬餘噸鮮活農産品到東盟市場的“超級大單”,産自我省的黃皮洋蔥、荷蘭系列馬鈴薯、蘋果、大蒜、胡蘿蔔、哈密瓜等鮮活農産品將源源不斷地越過崇山峻嶺,從黃土高原走向太平洋、印度洋,著手實現這一重大突破的,就是張掖市洋蔥合作社與臨洮縣馬鈴薯産業協會等現代農業的“生力軍”。在我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截至“十二五”末,我省共認定和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5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9個、示範園75個。全省現有農業産業化組織7585個(龍頭企業2534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7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05家;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39.7億元,其中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5家,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95家,參與産業化經營組織的農戶超過300萬戶,各級農民合作示範社達2500余家,其中國家級、省級示範社1175家。政府財政和社會金融資本對農業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現代生産要素正加速注入農業領域,生産方式已主要依靠現代設施和機械作業,物質裝備條件加快改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創新,全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戶參加農民合作社的比重分別達到38%、42%,農業經營方式已初步實現專業化、合作化,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和可持續發展機制加速構建,全省農産品加工率達到49.5%。

  農業裝備科技水準全面提升

  如今,78歲的隴西縣文峰鎮火焰村村民張如珍再也不會用農渠的水熬“罐罐茶”了,隨著引洮一期工程供水,定西、白銀、蘭州3市7縣區的150多萬人再也不會在“十年九旱”中煎熬。“十二五”期間,一項項以引洮工程為代表的重點工程不斷發力,促使我省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日益改善,農業裝備科技水準全面提升。

  截至“十二五”末,我省已建成引洮供水一期及定西市配套項目、靖遠雙永供水、引洮入潭、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供水等區域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積石山引水、天祝南陽山片下山入川小康供水、引洮濟合、引洮供水一期向會寧北部供水等工程正在抓緊推進,開工建設引洮二期、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甘肅)建設項目、引黃濟臨、毛藏寺水庫、高標準農田等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各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到148億立方米,“十二五”期間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5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10萬畝,新修標準化梯田666.38萬畝,全省農業生産物質裝備水準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間,我省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步伐加快,旱作農業和高效節水農業取得了一大批理論和實踐成果,形成了全膜雙壟溝播、膜下滴灌、壟膜溝灌等一系列技術模式,航太育種、馬鈴薯品種選育與脫毒種薯繁育、中藥材新品種開發與標準化種植、特色林果繁育與栽培、玉米品種選育與制種、草地農業等技術推廣應用及創新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農業科技已經成為推動全省現代農業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農業科技貢獻率預計達到55%,比“十一五”末提高7個百分點,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47%,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農業生産節水、節約和節能水準不斷提升。

  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

  2015年10月底,臨夏市枹罕鎮王坪村農民馬維俊領到了全省第一本農村集體土地使用證,我省農村綜合改革由此取得了重要成果。11月17日,隴西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拍賣創下歷史新高,標誌著我省農村土地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國農村土地改革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十二五”期間,我省土地制度、林權、水權改革不斷深化,為“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了豐富經驗。

  “十二五”期間,我省在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基礎上,不斷深化以土地制度改革為重點的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引導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推動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據統計,截至2015年初,全省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776.1萬畝,流轉率16%。林業和水利改革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地股份制改革試點、省級示範性家庭林場評選認定和林權流轉交易管理資訊平臺加快推進;疏勒河流域水權和民勤縣等5個縣(區)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有序開展,農業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在石羊河流域已經建立,並初步探索出符合甘肅實際的水權流轉方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