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火箭軍,和平的利劍

  • 發佈時間:2016-02-01 05:20: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今,火箭軍部隊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軍事力量體系,資訊化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不斷提高。

  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2015年12月31日,中國火箭軍正式成立,宣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掀開了中國特色軍事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從第二炮兵到火箭軍,改變的是名號,不變的是永遠忠誠于黨的軍之魂。

  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1984年10月1日,一枚枚乳白色戰略導彈第一次走出深山,駛上長安街,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舉國沸騰,世界震驚。一家外國媒體報道説:中國今天第一次將它的導彈家庭展現在世界面前,足以證明它具有覆蓋地球每一個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此後,執掌“大國利劍”的戰略導彈部隊,承載著強國強軍的夢想在長安街上頻頻亮相:從1984年的一個裝備方隊12枚導彈到1999年的4個裝備方隊36枚導彈,從2009年5個裝備方隊108枚導彈到2015年6個裝備方隊112枚導彈。人們驚喜地發現,導彈武器裝備建設經過近50年的風雨征程,“劍陣”更雄壯、“劍形”更威猛、“劍鋒”更銳利,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

  導彈家族更大了。從地地常規導彈到陸基巡航導彈,從核常兼備地地中遠端導彈到洲際戰略核導彈,武器型號越來越多,已形成核常兼備、型號配套、射程銜接、打擊效能多樣的作戰力量體系,成為一支具有雙重威懾和雙重打擊能力的戰略力量。

  導彈身材更小了。隨著我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導彈武器研製生産技術實現歷史性跨越,大量採用固體燃料推進劑新技術,使導彈武器體積變小了,重量變輕了,本領卻更大了。

  導彈威力更強了。加快推進資訊化轉型,導彈武器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日益完善,指揮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導彈突防能力、生存防護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實現全面躍升。

  導彈精度更高了。從單一制導方式發展為多種制導方式並存,自動化、智慧化選擇精確制導技術日趨完善,通過與多種保障要素協調,成功突破風雨雷電等氣象禁區,逐漸實現“精確打擊、精準點穴”,打擊樣式和作戰效能都實現了新突破,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穩步提升。

  導彈機動更快了。採取現代資訊技術優化導彈操作程式,提高了導彈連續測試、快速機動、全天候發射等能力。部隊常年轉戰南北、遊弋東西,從當初幾十公里的單裝拉動到如今整建制的千里機動,部隊全疆域機動、全天候作戰的能力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潛心鑄造鎮國重器,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盾牌和利劍。

  常備不懈 隨時能戰

  戰略導彈,和平利劍,時刻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2015年5月,《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發表,戰略導彈部隊立即成為世人關注焦點:“平時保持適度戒備狀態,按照平戰結合、常備不懈、隨時能戰的原則,構建要素整合、功能完備、靈敏高效的作戰值班體系。”

  從1998年首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的發表,人們就密切關注著戰略導彈這支神秘部隊。從“具備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到“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高”,從“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到“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端精確打擊能力”,字字鏗鏘,堅如重拳,言簡意賅的字句背後,彰顯戰略導彈部隊戰鬥力建設的“能力自信”,更蘊藏著鍛造“國家王牌”走過的一個個堅實腳印——

  1995年7月,新華通訊社受權向世界公告:我人民解放軍將向東海海域進行導彈發射訓練……一支神秘的導彈勁旅驅戰車、攜利劍,悄然挺進南國密林。一聲號令,劍隨令出,6枚導彈精確命中目標,從此開啟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核常兼備、雙重威懾”的新紀元。

  又一年初春,我軍再次在東海、南海海域組織導彈發射訓練。導彈部隊將士聞令出征,在複雜惡劣環境下,密閉生存、連續測試、快速轉進,隨著一聲聲巨響,4支利劍直刺蒼穹,驚天搗海震懾敵膽,打出了國威軍威。

  那年盛夏,“常規導彈第一旅”兵進西北,成功發射該旅歷史上的第100枚導彈。從戈壁深處的“首發告捷”到東海之濱的“初試鋒芒”,從西北大漠的“多箭齊射”到雪域高原的“滾滾驚雷”,100聲驚天巨響,宣告中國戰略導彈部隊誕生首個“百發百中旅”!

  2013年金秋,中國“東風第一旅”駕巨車、仗長劍,千里機動轉進,突破風雨“禁區”,成功將一枚導彈送入長空,創下大型洲際戰略導彈隨機抽點發射單元、複雜氣象條件下實施發射等“五個首次”,鎮國重器不怒而威。

  就在前不久,某旅導彈驅車仗劍挺進戈壁大漠,打響一場資訊化條件下的“導彈戰”。磁電交鋒,激戰正酣,數十個導彈發射架擺兵布陣,佔領陣地、起豎導彈、精確瞄準,成功實現“多箭齊射”,標誌著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整旅突擊能力實現新的跨越。

  作風優良 忠誠可靠

  “以作戰的方式訓練,以訓練的方式作戰”。這是習主席對戰略導彈部隊提出的戰略要求。

  能戰方能止戰,實戰必先實訓。只有把戰鬥力思想貫穿到軍事訓練的各個方面和全部實踐,始終堅持用打仗的標準搞建設、抓訓練,才能鍛造出隨時能戰、準時發射、有效毀傷的忠誠之劍。

  訓練場上,他們突出加強實戰化建設,糾住純正訓風演風考風這個重點,常態組織野外駐訓演練和晝夜連續測試操作,定期開展密閉生存抗疲勞、抗饑渴、抗缺氧、倒時差訓練,持續推進指揮通信、導彈陣地、武器裝備升級工程,始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

  深山密林、大漠戈壁,導彈軍營最醒目的位置,總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振聾發聵的拷問,成為火箭軍將士鼓舞催徵的號角。

  官兵們頂風沙、鬥酷暑,碾冰雪、戰嚴寒,在一次次錘鍊中,部隊遠端機動能力、全域懾戰能力、資訊化能力和複雜條件下作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成為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戰略鐵拳”。

  50年來,從揮師唐山重災區抗震救災到抗擊贛南冰凍雨雪災害,從迎戰肆虐南北的特大洪水到參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戰略導彈部隊官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在災難猝然來臨之際一次次緊急出動,全力以赴搶險救災,書寫了火箭軍將士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不朽篇章。

  近年來,火箭軍部隊以強烈的使命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紮實推進戰略導彈部隊建設發展,涌現出“常規導彈第一旅”“洲際導彈第一旅”“礪劍先鋒”譚清泉、“班長標桿”王忠心等一大批全國全軍英雄群體和模範個人,“忠誠履行使命的模範指揮員”楊業功的先進事跡,成為世人心中永存的溫暖記憶和引領時代風尚的精神坐標。

  面對強軍改革的大考,火箭軍數萬名官兵心無旁騖,一心撲在實戰化訓練演兵場上,以實際行動投身改革實踐,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戰略導彈部隊建設創新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