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戰場模式”已經開啟

  • 發佈時間:2016-02-01 05:20: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隆冬時節,火箭軍多支導彈勁旅跨區機動,千里躍進西北某演兵場展開實戰化訓練。伴著一聲聲巨響,一枚枚導彈直上重霄,準確命中目標。演練圓滿成功,標誌著火箭軍部隊戰鬥力水準躍上新臺階。

  火箭軍在強軍目標引領下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鍛造成為一支高度機動、具有雙重威懾和雙重打擊能力的整體作戰力量,成為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我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為共和國築起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從“固定發射”到“機動發射”,從“擇機發射”到“隨機發射”,艱難起步、茁壯成長

  回溯歷史,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戰略導彈部隊克服重重困難前進,在大膽改革創新中發展,培育形成攻堅克難、勇於創新的精神,推動部隊建設跨越發展。

  曾幾何時,我國戰略導彈還不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大國長劍”只能在固定作戰陣地上出鞘。遠距離跨區機動,是對一支部隊機動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其作戰能力的檢驗。

  火箭軍部隊強烈地意識到,原地不動的“陣地戰”已無法適應現代戰爭,要想贏得戰爭主動權,必須提高部隊遠距離跨區機動作戰能力。為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們嘗試夜間發射,不分地域、時間、條件的各種發射訓練全面展開,一支支導彈勁旅奔襲于千里疆土之間。

  如今,他們通過科學組織導彈連續測試、導彈快速轉載等科目訓練,不管是在崇山峻嶺還是大漠戈壁,發射車拉起導彈就可以在簡易路上跑,到預定發射點位後,支起架子就可以打,真正實現了全方位突擊;通過加強與氣象、通信、防化等17個保障要素的協同訓練,廣泛開展微光操作、減員操作、雨雪發射等實戰化訓練,已成功突破了氣象“禁區”。

  “導彈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製成功,使我國測試技術一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大型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戰略導彈部隊的“中軍帳”日趨現代化;“戰略導彈訓練模擬系統”等系列成果的誕生,使部隊的訓練手段由過去自製簡陋器材,發展到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行全武器系統訓練模擬倣真;“作戰陣地人員生存保障”系列成果的應用,對提高戰略導彈部隊反擊作戰能力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時至今日,我國戰略導彈已具備全天候機動和隨機發射能力。

  從“液體型號”到“固液並存”,從“概略瞄準”到“有效毀傷”,核常兼備,雷霆萬鈞

  戈壁荒原,沙塵蔽日。由某“百發百中”新型戰略導彈部隊組織的一場實戰化對抗演練硝煙正濃。

  反情報偵察、抗電子干擾、破網路攻擊……面對不良天候和“資訊化藍軍”的高技術襲擾,該新型導彈旅隱蔽實施作戰準備、突然發起火力突擊、快速實施波次轉換,以一次次精確發射再次證實,我國戰略導彈部隊在複雜條件下導彈突擊能力已實現新的跨越。

  導彈發射程式繁瑣、條件苛刻,如何使導彈發射從“液體型號”到“固液並存”,從“概略瞄準”變成“精確打擊”“有效毀傷”?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戰略導彈部隊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1991年,第一支新型導彈部隊組建,官兵用自己的探索與創造,實現了“當年接裝、當年訓練、當年發射成功”的目標。新型導彈部隊橫空出世,標誌著戰略導彈部隊形成核常兼備、近中遠端和洲際導彈齊備的武器系列,成為能夠對敵實施自衛核反擊和縱深常規打擊的戰略力量。

  1995年仲夏,經戰略導彈部隊工程部隊數萬官兵艱苦奮鬥、浴血奮戰,一批批不同型號、不同發射方式、不同作戰樣式、能打、能防、能貯存、能指揮、能生活的現代化導彈陣地,在祖國的崇山峻嶺之間全面竣工,使戰略導彈部隊威懾和實戰能力達到了新的水準。

  1996年3月,在我國東南沿海舉行的軍事演習中,一枚枚威武挺拔的新型導彈,在群山環抱中聳立。“點火!”隨著命令傳出,驚雷撼動大地,閃電劃破長空,一枚枚導彈呼嘯著飛向預定目標……顯示了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展示了火箭軍的軍事打擊能力。

  如今,從單一型號到多種型號,從“概略瞄準”變成“精確打擊”“有效毀傷”,我戰略導彈部隊一支支導彈勁旅征戰南北,遊牧東西,在一次次錘鍊中羽翼更豐。

  近些年來,戰略導彈部隊訓練難度不斷加大,通過全面實施基地化、模擬化、網路化訓練,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大大縮短,快速反應能力明顯增強,導彈發射精確度越來越高,整體作戰能力不斷提高……

  從組建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到第一枚戰略導彈發射升空;從第一枚洲際導彈成功發射,到第一支新型導彈部隊初試鋒芒……我戰略導彈部隊已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為遏制戰爭危機、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世界和平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實彈發射”到“實戰發射”,從機械化條件下作戰到資訊化條件下作戰,瞄準實戰、敢縛蒼龍

  數九寒冬,火箭軍多支新型導彈勁旅跨區機動開赴西北戈壁、東北密林,在我國寒區多個“戰場”擺兵布陣,錘鍊特殊地理環境和極端天候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作戰指揮大廳內,大型電子螢幕上,一組組數據快速閃跳,戰場資訊奔涌而來。數十名將軍神情專注地盯著眼前的電子螢幕,火箭軍首長利用資訊化指揮系統異地同步指揮著這一場特殊的實彈發射演練。

  未來資訊化戰場,處處是資訊化科技的無聲較量。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正努力追蹤世界新軍事變革步伐,大力加強部隊資訊化建設,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機械化和資訊化建設水準進一步提高。他們通過數字化改造以及新技術在導彈武器系統上的廣泛應用,部隊指揮情報系統更加靈敏高效,快速機動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迅速提高。

  “倣真戰場”擺兵布陣,電腦螢幕打響導彈戰,“資訊化藍軍”初具規模……伴隨著戰略導彈部隊進軍現代化的鏗鏘步伐,科技成為導彈騰飛的熾熱內核。他們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相繼研製成功了“導彈控制系統”“數字化指揮系統”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填補了導彈部隊作戰資訊化指揮的空白。

  從“和平環境”到“戰場環境”,從“實彈發射”走向“實戰發射”,意味著從“靶場模式”切入“戰場模式”。從機械化條件下作戰訓練到資訊化條件下作戰訓練,火箭軍部隊新裝備形成戰鬥力的週期大大縮短,快速反應能力明顯增強,導彈發射精度越來越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實現了歷史性飛躍。

  近年來,他們堅持用能打勝仗的核心標準要求,牽引戰備建設、實戰化訓練和考核檢驗;立足複雜戰場環境,深化作戰問題研究,堅持以訓練的方式作戰、以作戰的方式訓練。如今,火箭軍部隊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軍事力量體系,資訊化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不斷提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