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寨卡病毒不會在我國大面積擴散

  • 發佈時間:2016-02-01 01:30: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戴 欣本報記者羅朝淑

  目前美洲已有23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巴西已成為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據估計,迄今已有150余萬巴西民眾感染了該病毒。巴西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可在孕婦妊娠期間“穿透”胎盤,導致新生兒小頭症。

  寨卡病毒為什麼會在拉美國家呈現爆炸式蔓延?會不會傳入我國?

  1月31日,解放軍第302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副主任醫師徐哲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指出,我國雖然也存在寨卡病毒的輸入風險,但不會造成大面積的擴散傳播。“這是因為,寨卡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埃及伊蚊僅在我國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北緯22°以南沿海地區存在,我國北方省份等其餘大部分地區並無埃及伊蚊存在;北京地區存在的白紋伊蚊僅佔當地蚊蟲比例的6%。而且目前正處於冬季,氣溫低,不適宜寨卡病毒生存,蚊媒密度本身也很低,即使出現輸入病例,疫情大面積傳播擴散的可能性也很小。”

  徐哲介紹:“寨卡”一詞是烏干達語“Zika”的音譯,意思是“雜草”。這個稱謂來源於1947年,一隻從烏干達捕獲並準備用於黃熱病科學研究的恒河猴突然出現了發熱症狀,之後研究人員從這只猴子體內分離到一種新的未知病毒。由於這只猴子生長在烏干達的雜草叢中,科學家於是把從其體內分離出的新發現的病毒命名為“寨卡病毒”。1948年,科學家從烏干達的非洲伊蚊體內也分離到了寨卡病毒。

  徐哲説:“寨卡病毒之所以自發現後半個多世紀不為公眾所熟知,是因為在此之前,它引起的症狀比較輕微,類似登革熱的溫和形式。80%的感染者並無任何症狀,只有約20%的感染者會出現發熱、紅色斑丘疹、頭痛、關節疼痛、非化膿性結膜炎等輕微症狀,通常不到一週這些症狀即可消失,出現重症需要住院治療者並不常見,極少有人因寨卡病毒感染死亡。”

  為什麼一向溫和的寨卡病毒會在拉美地區如此肆虐?是否在傳播中病毒發生了變異,導致毒性增強?

  對此,徐哲解釋説,目前沒有寨卡病毒變異導致毒性增強的相關報道,此次造成拉美國家大面積傳播流行,主要是因為隨著交通的發達,人群的遷徙流動性增加,該病毒通過非洲患者或者媒介生物傳播到拉美國家後,一方面由於當地居民對此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另一方面,由於當地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埃及伊蚊等媒介生物的大量繁殖,兩個條件相互作用,從而造成廣泛傳播。

  由於目前世界範圍內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疫苗,也沒有特異的抗病毒藥物用於臨床,徐哲説,最佳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被蚊蟲叮咬。“做好室內以及周邊環境的清潔非常重要,通過清理積水、垃圾等,可以有效減少伊蚊的繁殖空間,幫助減少寨卡病毒感染。”

  (科技日報北京1月3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