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應及早孵化3D列印公共服務平臺
- 發佈時間:2016-01-30 08:32:06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泉州市科技局局長顏志煌介紹,近年來,泉州3D列印企業不斷涌現,部分企業開始嘗試將3D列印技術用於産品成型開發和服務。泉州3D列印技術的適用範圍十分廣泛、助益性明顯,特別是在鞋服紡織、建築材料、工藝製品等傳統優勢行業中,3D列印能大幅降低生産成本,提升産品附加值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大多是造型級別的3D印表機,以製作工藝品為主,只是入門而已,一台幾千元就可買到。如果是工業應用領域的3D印表機,例如航空航太産業,動輒就要上百萬元一台,甚至更貴。由於3D列印成本較高,是傳統生産方式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企業無力承受,市場也未必買賬。同時,泉州大多數企業老闆對3D列印的效益還處在觀望狀態,接受度有限。再者,3D列印設備還要配置專門的技術人才,這不是某個企業能夠做到的,需要政府的長期規劃、投入和培育。
不過,從長遠來看,3D列印前景可觀是不爭的事實。
1月14日至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來到泉州,對3D列印進行調研考察。在《中國製造與3D列印》報告中,盧秉恒指出,3D列印將帶來顛覆性變革,優勢明顯。據2013年麥肯錫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3D列印的全球效益將達0.6萬億美元至1.2萬億美元。盧院士告訴記者,隨著市場的不斷細分,生産企業需要快速開發出不同的産品,而3D列印正好派上用場。
對於泉州3D列印的未來發展,盧秉恒建議應該趕緊著手建立一個公共服務平臺。他認為,平臺要由當地政府來牽頭,通過財政扶持、吸引企業投資等手段,首先解決資金問題,然後引入專業的運營公司進行整體設計,並成立一個統一的運作中心。平臺要有列印設備、産品開發工程師、實驗檢測系統等配套條件,旨在化解中小企業無力購買設備、招攬人才等問題。
華僑大學泉州數控一代海西製造科研組專家吳靜瑜認為,在平臺建設過程中,政府應引導但不能主導。例如,某市模具工程公共服務技術中心由市政府投資1000萬元,一所大學出資200萬元,以及4家當地企業聯合投入1300萬元,項目驗收後,政府又獎勵300萬元。
吳靜瑜表示,平臺必須以市場為依託,與當地産業結合併協同發展。他指出,模具行業是當下3D列印的第一大客戶市場,平臺可以和泉州模具工業協會建立合作關係。
“眼下,泉州的3D列印市場還不成熟,這需要時間來慢慢培植。”吳靜瑜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