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港泉州再現千帆競發

  • 發佈時間:2015-08-11 05:44: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石獅蚶江鎮石湖村石湖古碼頭上,一條沿著海岸建立的長70米、寬2.2米的石構平梁式的通濟橋,連接著海邊天然巨石。

  “古代的泉州人,踩著通濟橋,揚帆出海,歷經艱險,與世界近百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商貿文化交流。”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説,泉州港是我國古代的四大貿易口岸之一,至宋元時期就成了世界千年航海史上400年獨佔鰲頭的“東方第一大港”。

  眼前,通濟橋上的花崗石已經風化銹蝕,海邊的天然巨石上,遺留著先人們轉運貨物時走過的臺階。透過當年繁忙的海上貿易通道,泉州市敏銳地意識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新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開始以新的方式傳承和發揚貿易興港、市場興市的奮鬥精神。

  “泉州市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16年居全省第一,工業經濟發展有一定優勢。但是,泉州面臨著‘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格局,如果稍有鬆懈,可能會在福建省新一輪發展中被‘邊緣化’。”泉州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榮洲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中央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泉州找到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謀求更大發展的動力源

  陳榮洲説,千百年來航海經商的海洋文化傳統,給泉州注入了包容奮進的人文稟賦和源遠流長的商業活力,形成了一代又一代愛拼敢贏、海納百川的企業家群體。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優勢,抓住國內區域間産業轉移、國際産業轉移和要素重組的歷史發展機遇,大做強工業經濟,創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發展奇跡。

  2014年,泉州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793.23億元,全市産值超億元的企業達到2062家,工業經濟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活躍的民營經濟使泉州獲得了“民辦特區”的美譽。陳榮洲説,“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泉州民營企業家隊伍在更大範圍內參與對外經貿往來提供了重要機遇。

  2014年,泉州市以“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拉開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序幕,在啟動實施“古城文化復興計劃”的同時,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重點推動紡織服裝企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到東南亞、南亞、中亞等投資設立行銷中心和跨境電商配送中心,開展跨國經營。

  匹克品牌是泉州民營企業中近年來涌現出的一匹黑馬。早在2005年,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就開始探索品牌國際化道路,通過與高端品牌合作提升品牌價值。“我們在絲路沿線國家拓展銷售渠道的同時,將加強與當地優勢資源的合作與互動,讓當地消費者感受到中國品牌的力量。”匹克公司首席執行官許志華説。

  在許志華看來,要把産品賣到國外去並不難,難的是讓每一件産品都成為文化交流的載體,讓企業真正國際化。他告訴記者,匹克的出口業務已經遍及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隨著匹克美國子公司的正式成立和兩家旗艦店的開業,匹克的市場國際化也邁出了標誌性一步。

  品牌提升的前提是産業結構、産品結構的轉型升級。在福建恒安集團的智慧化生産基地,幾臺數控機械臂往返運轉,有條不紊地給産品分類、裝袋、切袋。恒安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秋陽説,實行智慧化升級以後,從加工到成品入庫,生産過程幾乎實現全自動,工人減少了四分之三,效率卻提升了4倍。

  泉州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調研員劉建鳴説,泉州是東南沿海製造業重鎮,民營經濟比重佔到九成以上,民營企業的創新水準直接關係到泉州經濟品質增長的水準。今年以來,泉州市以數字化、智慧化、資訊化為核心,推動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製造”升級,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增強了信心。

  如今的泉州,“東方古港”再次迎來千帆競發的景象。為了推動企業求新求變,泉州市把推動外經貿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打造開放型經濟新格局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重要工作。據了解,2014年,泉州市共組織256家企業參加16場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展會,現場及意向成交額近8000萬美元;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157.6億美元,約佔泉州市貿易總量的51%。

  從雙向投資看,目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累計來泉州投資設立企業1680家,實際利用外資額23.8億美元,分別佔全市總量的12.9%和10%。泉州市龍頭企業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整合國外品牌、技術和行銷資源,大力推進泉州企業海外上市工程,提升泉州品牌的國際化水準。現在,泉州共有34家企業赴“海絲”沿線國家投資,投資總額2.65億美元。

  2014年,共有12家泉州知名企業組團赴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與當地企業進行深度對接,洽談收購或引進優秀的海外品牌事宜。截至目前,泉州市企業註冊馬德里國際商標695件,佔全省總數的48%,數量排名居全國地級市第三位;泉州境外上市企業已達75家,形成了海外證券市場的“泉州板塊”。

  “不少企業已經相繼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成功建立了生産基地,實現泉州優勢産能的國際合作。”副市長陳榮洲説,僅峰億輕紡一家就已經在柬埔寨建成擁有35條生産線、年産1000多萬件服裝、為當地解決2200多個就業崗位、創匯3500萬美元的服裝生産企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