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面理性觀察經濟形勢

  • 發佈時間:2016-01-30 03:07: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中國GDP全年增長6.9%,這是國內外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指標。前後對比,不難發現,增速放緩是一個基本事實。在增速放緩的背後,中國經濟究竟發生了哪些深層次變化?這是我們全面、理性、客觀、平和看待經濟形勢的重要觀察點。

  觀察經濟形勢首先要看總量。去年全年我國GDP總量6767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其增長幅度處於7%左右的預期合理區間。6.9%的增速,在世界各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以上。有國外機構測算,2015年,中國在10萬億美元總量基礎上的增量超過6000億美元,相當於一個世界級經濟體的規模,大體位居瑞士和瑞典之間。在世界經濟持續復蘇乏力、國際貿易下降的複雜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的大勢,由此可見一斑。

  觀察經濟形勢還要認真研判結構變化。GDP增速回落,既有國際經濟疲軟的制約,也有國內“三期疊加”作用的影響。但還有一些重要因素同樣不可忽視,這就是主動調整結構的結果。從供給結構變化看,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放緩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第三産業發展勢頭穩健。2015年,第三産業佔GDP比重為50.5%,比第二産業高10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佔到國家稅收的54.8%,服務業稅收的增量佔整個稅收增量達80%。國際經驗表明,在工業化中後期,服務業比重普遍上升,我國經濟現實變化與這一趨勢相符。從需求結構變化看,與投資拉動增長作用遞減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消費作用明顯放大,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已達到60%以上。與此同時,反映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恩格爾系數持續遞減,從2013年的31.2%降至2015年的30.6%。由此表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社會富裕程度提高,經濟穩中有進勢頭良好。

  進一步觀察還可發現,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為逆勢中增長的中國經濟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支撐。從工業部門看,全年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6.2%,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2.7%,資訊化學品製造業增長10.6%,醫藥製造業增長9.9%。從消費領域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1.6%,遠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左右的增長速度。再從新品個案看,在優惠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生産增長1.6倍,工業機器人增長42%……中國經濟從各個層面所釋放的創新驅動作用,預示著未來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

  全面、理性觀察當前經濟形勢,還有許多新亮點值得關注。數據顯示,去年全員勞動生産率比上年增加4733元/人,單位GDP能耗下降5.6%。尤為可喜的是,非公工業增加值增長7.9%,比工業平均增速高1.8個百分點,利潤比平均增速高了8個百分點,凸顯改革與市場的力量促進企業提質增效的積極功效。

  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認清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牢牢守住防風險底線,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推動我國發展再上新臺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