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城市煩 治堵難上難
- 發佈時間:2016-01-29 04:38:3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曾經,交通擁堵是特大城市的標簽,如今大中小城市都堵車的情況下,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影響生活品質的痼疾。強力治堵已成共識,還有什麼新的解決辦法?探索仍在繼續——
北 京:
開瘦身健體良方
本報記者 楊學聰
走出越建設越擁堵的“怪圈”,只能痛下決心在功能疏解上做文章
北京每天的出行總量相當驚人。據統計,平均每天中心城區約有2742萬人次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出行。2015年,工作日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從2014年的5.5增至5.7,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車約3個小時,比2013年增加近1個小時。交通擁堵成為北京無法言説的“隱痛”。
交通指數的緩慢上升,還是在北京的公共交通飛速建設、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出現的。以軌道交通為例,北京地鐵線網則保持著年年開新線,去年底,地鐵昌平線二期和14號線中段投入試運營,地鐵線擴容至554公里。
北京國貿地區,每天上下班高峰,來往的人流像潮汐般潮起潮落。在公共交通手段配置到位、大街小巷密布、智慧停車系統佈局完善的CBD,堵車仍是繞不開的話題。這裡為啥車這麼多,路這麼堵?追根究底是因為産業佈局過於集中,人流如潮汐流動。而此中凸顯出的功能過多的“癥結”,遠不是交通一個部門能解決的。此前,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就公開表示,“城市功能的疏解對交通影響非常大”。
想走出越建設越擁堵的“怪圈”,北京只能痛下決心,在功能疏解上做文章。新發地,是周正宇時常挂在嘴邊的案例。自從物流基地落地河北,大批運菜車不用再“轉机”北京,大大減輕了北京南部的交通壓力。
於是,北京做了看似與治堵無關,但其實意義重大的事:設定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萬的“天花板”;“動批”疏解將減少從業人員3萬人;中心城區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加快向遠郊區縣疏解;北京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將搬遷通州副中心。目前,通州新城86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開工29個。
在功能疏解的同時,北京治堵的工作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公佈了“十三五”期間的交通發展任務,力爭每年完成市級常規疏堵工程30項以上。在小客車的調控政策、機動車的限行措施、擁堵收費的試點、地區錯峰上下班等方面,北京也都有新的政策出臺。北京將通過“規”“建”“管”“限”的“四則運算”,緩解交通擁堵,力爭到2020年將綠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小汽車出行比例下降到25%。
為了讓這一目標早日實現,2016年北京將掀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城市道路開工和推進建設4條快速路,力爭3到5年,形成400公里快速路網,基本實現中心城區的斷頭路打通、微迴圈建設。北京還將構建完善的法律、經濟、科技和行政管理體系,嚴控小客車總量,推動個體機動交通方式向綠色出行方式轉移。
非首都功能疏解了,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了,綠色出行深入人心了,北京的擁堵問題有望逐步得到緩解。
上 海:
破“不可為繼”尷尬
本報記者 李治國
建設項目捆綁交通、靠設施投入增加供給、靠控制小汽車擁有量、僅考慮中心城區交通、單靠政府主導交通設施建設等模式,已不可為繼
上海市發改委日前發佈的一份針對“十三五”規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緩解交通擁堵僅次於醫療和環境,成為上海市民對“十三五”的最大期待之一。
從上海來看,交通擁堵問題歸納起來體現為五個“不可為繼”。
一是建設項目捆綁交通的模式已不可為繼,交通被動的配套發展難以支撐城市的未來發展;二是靠設施投入增加供給的模式已不可為繼,不能再單純依靠新建道路、增加設施來解決問題,更多的要體現為存量挖潛,發揮現有設施功能;三是單靠控制小汽車擁有的模式已不可為繼,上海中心城區路網容量接近極限,小汽車持續增長,擁堵範圍逐步擴大,現有小客車額度拍賣政策效應會逐漸遞減,必須更多地體現在多策並用,在控制使用上多下功夫;四是僅考慮中心城區交通的模式已不可為繼,隨著郊區新城的快速發展,必須更多考慮城鄉一體和服務的均等化;五是單靠政府主導交通設施建設的模式已不可為繼,必須更多體現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
上海將在資訊化精細管理、公交優先等方面提速發展,努力破解交通擁堵難題。上海市建設交通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崔明華表示,到2020年,上海要加快建成國際海空樞紐城市,著力打造綠色交通都市,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一體化交通體系。
在資訊化管理方面,上海將建立擁堵分級系統,把指標管理上升為指數管理,上海將在中心城區全面推行道路擁堵分級管理,應用大數據、資訊化技術,形成以指數為支撐的精細化治堵機制。比如,上海準備將中心城區快速路分為42個路段、地面道路分為68個區域,根據採集到的擁堵指數,對應暢通、較暢通、擁堵、嚴重擁堵四種狀況,通過網路、手機等對外實時發佈,同時採取關閉匝道、限制外牌等措施,引導市民合理出行。
專家認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出路。上海將完善公共交通網路,提升可達性,力爭實現“出行方便、換乘便捷、指示清晰、停車有序、乘車文明”目標。上海還要在已實施多年的內環300米、內外環之間500米能坐上軌交或公交的基礎上,重點解決軌道站點、醫院、學校、大型商場、社區服務中心周邊50米,公交站點、出租候車點、自行車停放點的配套,方便市民出行。
此外,上海將完善集疏運系統,把更多的道路資源讓給客運交通。當前,大量集裝箱卡車、貨車在中心城區通行,不僅使城市道路資源日益緊張,帶來交通擁擠,而且使生態環境承受巨大壓力。一方面,上海將形成貨運主通道網路,力爭若干年後實現集卡在外環以外運輸。另一方面,上海將致力於打造“水上高速公路”,把20%左右的貨運量由陸路引至水路,騰出更多道路資源用於客運交通。
“爭取到2020年,上海的交通狀況在現有的基礎上不再惡化,並力爭能回到2010年世博會的水準。”上海市交通委負責人表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