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文化發展“反哺”城市更新:400年曆史徐家匯華麗轉身

  • 發佈時間:2016-01-28 15:27:2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1月28日電(記者許曉青 劉歡 周文其)約400年前得名于中國明代著名人物徐光啟的上海地標——徐家匯,正在實現新一次的華麗轉身。這是上海“十三五”綱要規劃(草案)中首次提出“將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相結合”,使文化發展“反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筆。

  2015年12月,有“遠東第一大教堂”美譽的徐家匯天主堂宣佈啟動修繕。這是20多年來徐家匯天主堂首次大修,預計在2016年秋季將“修舊如舊”,恢復中世紀哥特式教堂風貌。

  在徐家匯小小幾個平方公里內,還擁有140多年曆史的徐家匯觀象臺、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中國最早按“西學東漸”模式設立的學校徐匯公學等。對中國近現代史影響深遠的上海交通大學,也發端于徐家匯,2016年這裡將迎來120週年校慶,毗連的盛宣懷舊居也將完成修葺,對外開放。

  追溯到最近一個世紀,徐家匯是中國唱片行業的發祥地,同時也見證了上海電影業曾佔據中國影業的半壁江山。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位於徐家匯漕溪路的原址,“十二五”期間已建成上海電影博物館,見證早期電影史的“五號棚”被完整保留。

  前不久,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被譽為中國電影“最賣座影片”之一的《假鳳虛凰》回到在上海電影博物館“五號棚”公映。保存這部珍稀拷貝的法國巴黎中國電影資料中心主任紀可梅激動地説,很高興能夠送電影“回家”。

  這個“家”指的就是位於徐家匯的文華電影公司舊址,也就是今天的上海電影博物館。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對徐家匯的歷史風物情有獨鍾。他説:“據考證,早期的徐家匯,匯聚了聯華、文華、明星等眾多知名影業,而且當初這裡還是小橋流水、阡陌縱橫,中國電影就是在這一派中西合璧的江南水鄉風情中蓬勃發展起來的。”

  進入“十三五”,不僅徐家匯當地的電影文化將復興,中國唱片博物館的布展方案也將提上日程。據上海徐匯區文化局介紹,在百代公司舊址——徐家匯小紅樓改建基礎上,這一博物館將展示珍貴的唱片資料與音樂史料,重現中國百年唱片的文化底蘊。

  在今天的網友心目中,徐家匯的變遷仿佛是“行走中的一種文化氣質”。前不久,話劇導演賴聲川策劃多年的“上劇場”在徐家匯美羅城揭幕。資深影人鄭佩佩在此領銜主演《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轟動一時。剛剛完成第一季演出的鄭佩佩,年初在上海度過了70歲生日。她透露,自己很享受坐著地鐵到徐家匯“上班”的感受,這樣可以融入城市文化。

  賴聲川“上劇場”被植入年輕人聚集的徐家匯美羅城商場頂端,設置了699個觀眾席,由其親繪設計圖紙,將舞臺空間設計完全服務於話劇藝術。徐匯文化主管部門的官員認為,在實體經濟謀求轉型的今天,這是一個文化“反哺”城市更新的案例。

  除了“上劇場”,由“例外”品牌旗下方所文化打造的“衡山坊”休閒文化空間也在短時間成為上海時尚新地標。“已經很少看到一家書店被擠到水泄不通的地步。”一些網友在微信朋友圈曬圖,展示在徐家匯“衡山·和集”書店看到的場景,以雜誌為主題的這家書店,被稱為上海灘的“雜誌博物館”。

  但這還不是徐家匯最終的面貌。在不久的將來,按照當地的文化規劃,台北誠品生活館也將在擁有400年曆史的徐家匯擁有一席之地。

  根據當地的文化“十三五”規劃,徐家匯將側重文化與金融、科技、教育、旅遊、商業等融合發展,對標紐約、巴黎、倫敦等國際都會的文化核心區域。

  2015年上海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進入2016年,《上海2040總體規劃綱要》也浮出水面。由聯合國發展署、教科文組織等起草的《聯合國2015後發展議程》則強調“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城市保護和更新中需要注意充分考慮到基於文化和社會的網路體系”。

  對照聯合國發展署提出的全球城市未來圖景,徐匯區區委書記莫負春説,面對“網際網路+”催生經濟社會的大變革,徐家匯的變遷,也會推進文化多元融合發展,形成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五年,無論是在位於安福路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看一場徐崢主演的話劇,還是在位於復興路的上海交響樂團聽一次國際頂尖指揮家執棒的新年音樂會,抑或是在徐匯濱江的“夢中心”和“龍美術館”漫步,上海徐家匯的文化輻射力還將沿著黃浦江的西岸“西進南拓”。

  “文化的發展‘反哺’城市,最終讓城市發展更加充分想像力和未來感,更滿足每個人日益增長的精神追求。”在徐匯濱江開設美術館的印尼華裔企業家余德耀説。

徐家匯(0025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