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業將“不以增産論英雄” 六方面推動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1-28 12:3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丁棟)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8日,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今年農業供給側改革將從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六大方面展開。今後,農業將“不以增産論英雄”,要念好“山海經”、唱好“林草戲”。

  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韓俊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央一號文件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很多重要的政策部署,總的要求是圍繞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産,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擴大農産品的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主要是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調結構,要調整優化農業的産品結構、生産結構和區域結構。韓俊表示,一號文件提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的觀念,也就是不能單純以增加産量論英雄,要念好“山海經”,要唱好“林草戲”,合理開發更多農業資源,特別是要為消費者提供品種多樣的産品。

  第二,提品質,下大力氣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安全水準。他表示,要適應城鄉居民食品結構升級的需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産、品牌化行銷,特別是要提高消費者對國內農産品的信任度,這一點對農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促融合,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傳統上的農業就是提供農産品,實際上農業是‘接二連三’的,不光是提供産品,有生産的功能,還有生態的功能,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農業’,”韓俊指出,要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把農業生産、加工、流通和農業的休閒旅遊融合起來,培育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更好地滿足全社會對農業多樣化的需求。

  第四,去庫存。“現在很多農産品的庫存相當龐大,去庫存有一個過程,我們在去庫存的過程當中也會把握好節奏,防止打壓現在的市場,”韓俊強調,在當前農産品價格下行的階段,如果把握不好節奏,可能下行的速度會更快一些,特別是玉米去庫存,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計劃。

  第五,降成本。韓俊表示,農業降成本潛力是非常大的,要著力降低農業的生産成本、流通成本、行銷成本,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的使用,通過開展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降低農業的服務成本,實現節本增效。

  第六,補短板。他表示,要大力彌補制約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比如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還有很多薄弱環節。一號文件提出要持續改善農業的基礎設施,加強農業資源的保護和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的規模,治理面源污染,推動綠色發展。

  “有一點需要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不是説糧食不重要了,還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糧食的生産能力,”韓俊表示,糧食生産要尊重市場規律,順應供求的變化,實時調整糧食的種植結構,特別是玉米非優勢産區要把産量壓下來,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真正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支援力度,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