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瓶油,附贈一個坑
- 發佈時間:2016-01-28 10:32:16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周
導讀:送油送鍋、免費旅遊、親戚推薦、高利率、廣告轟炸,對於中老年投資人來説,這都是讓他們陷入網際網路金融騙局的有效手段。這些中老年投資者不懂網際網路,也無處獲得基本的投資者教育。面對高利率的誘惑,他們更願意相信電視廣告、親戚朋友,而不是將投資決策建基於常識。
投十個,爆一個
即使大半輩子在投資領域戰功卓著,王玲仍是踩中了網際網路金融的一顆“雷”。
2015年12月,一家P2P公司涉案被查,她因此損失了近兩萬元,在QQ群痛訴的人當中,她只算是擦破了一點皮,但打破了她以往的“不敗”戰績。
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5年12月,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達到3858家,其中問題平臺總量1263家。也就是説,遍及全國的網貸公司,每三家中就有一家出了問題。
以此為參照,浸潤該行業兩年的王玲投資了15家平臺,倒掉一家,已經算是頭腦靈活、眼光機敏的投資人了。
王玲家住安徽宣城,從保險公司退休後,就開始接觸P2P行業,曾在當地的兩家P2P公司當過業務員。“第一家産品的年化率7.2%,比銀行存款高、比國債高,就夠了,我不是很貪婪。”她説,“後來我發現它裏面有資金池,就走了。”
此後,一位被稱作“袁總”的人找她加入另一家P2P公司。此人之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副總,王玲認識他很多年,但不熟,“這個人為人不咋地,我不怎麼信任他”。
2015年7月,這家P2P公司的宣城分公司成立,袁任一把手,找王玲去做業務員,主要是拉客戶,零底薪。王玲去開過會,後來還是拒絕了。 但回來後,她還是下載了這家公司的App,投了不到兩萬元錢進去。
王玲看到中央電視臺也在播它的廣告,更是放下心來,在銀行工作快40年的丈夫看了廣告,也覺得能搞。如今出事以後,王玲並不怎麼責怪電視臺,“它是不是詐騙,誰又能判斷呢?那麼大的企業擺在那兒,誰又能不相信呢?”
因為始終在金融業工作,王玲知道以目前的經濟形勢,難以支撐近15%的年化收益率。她想,給客戶的利息那麼高,運營成本又那麼高,哪個小微企業能承受那麼高的利息?
但質疑歸質疑,她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決策。直到那個平臺倒了。
親戚朋友扎堆被套
300公里外,同為這家P2P公司的投資人,江蘇泰興的李喻就沒有王玲這樣的心態了。
李喻是剛上班不久的90後,爸媽和爺爺奶奶在老家投資了這家P2P公司,被吞掉106萬元。現在事情過去了一個多月,全家都還沒緩過神來。
引薦人是李喻爸爸的一個表妹,叫張慧。她在當地超市做過主管,也在保險公司做過銷售經理,覺得保險行業來錢慢,就去了這家P2P公司在泰興的分公司。
李喻的父母在當地開工廠做生意,平時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2015年3月,自從加入這家P2P公司後,張慧就一直拎東西來家裏看爺爺奶奶。很快,兩位老人把10萬元存款存了進去,選了最高一檔年化收益率14.6%的産品,一年為期,可以提前贖回,但要等10個工作日。
一開始,李喻的爸媽覺得有點不靠譜,但張慧做了很多工作,告訴他們身邊的某某某放了50萬元,某某總又放了60萬元……於是,到了5月,李喻父母也放了50萬元在裏面,一樣是14.6%的年化收益率。
根據李喻的觀察,張慧的銷售是“三板斧”:定期聯絡,問問你心情怎麼樣、工作怎麼樣;再告訴你身邊圈子的某老闆又投了多少錢;然後不斷地説些公司唬人的新動態,比如在緬甸成立了銀行、在中國有強硬的後臺等等。
2015年10月,張慧還組織李喻的家人去旅遊,到無錫的恒隆廣場看公司,看到現場後,她父母更覺得這麼大的公司不可能會騙人。參觀後,張慧還帶著他們去看靈山大佛,還贈送了禮品。
她還經常組織抽獎,每半年或每季度都把投資大戶們集中起來,抽iPhone6、iPad、電冰箱,最差也是羅蘭家紡的四件套。
“十一”期間家庭聚會,李喻在銀行工作的舅舅曾提醒過:泛亞剛出事,不要在這個平臺放這麼多錢,有風險。她父母覺得有道理,就跟張慧聯繫,希望把錢取一些出來。張慧使勁解釋,説這家P2P公司是有國家支援的等等,打消了她父母的疑慮。
到了11月,知道家裏有60萬元存款放在裏面的時候,李喻有點慌了,提醒父母只有基於實體經濟的公司才踏實,錢生錢是很可怕的,但父母並不相信。
當時她在追看電視劇《瑯琊榜》,每到19:30以後,電視臺就會播這家P2P公司的廣告。看得多了,她也掉以輕心了。
後來,李喻父母越來越深信不疑。他們把從生意夥伴那兒到期的16萬元承兌匯票,也都存了進去。她手頭攢了些錢,希望跟父母湊點,先把買房的每月利息4.9%的貸款還清。她媽媽聽了以後説,“這個利率才4.9%,你有什麼好擔心的?我投的公司有14.6%呢,把錢都放在裏面才划算!”
幾個月以來,張慧每天都會去她父母的廠裏坐坐,看到他們新的生意夥伴進門,都會衝過去介紹産品,拉人投資。李喻父母的生意夥伴,就這樣投資進來的也有200多萬元。
在這家P2P公司垮掉之後,雖然生意夥伴的虧損不用李喻父母承擔,但到了年末,他們欠著的工程款以沒錢為由,就不再給了,損失有30萬元左右。就這樣,李喻家前前後後,被套住了106萬元。
終於,12月8日那天,李喻從同事的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發現這家P2P公司出事了。公司網站已經無法登錄,再撥張慧的電話,關機了。
出事之後,家人再也沒見過張慧。聽説她也在裏面投了七八十萬元,出事之後有投資人打銷售,她被打得鼻青臉腫,手也沒法動了。至今躲在外面。
李喻説,不光在泰興,在她所工作的蘇州,公交車上都會放這家P2P公司的廣告。電視裏也一直播:“舉手之間,財富盡攬。”不上網的投資人群體
王輝今年28歲,在北京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上班。他這半年來,一直擔心老家父母的一筆投資。他家在安徽六安市,爸媽在玩一款點擊廣告、返還金額的産品。它要求在註冊時綁定銀行卡,充入一定的保證金,而後每天堅持點擊一定數量的廣告、玩小遊戲,就能夠拿到報酬。保證金越高,收益率越高。據王輝了解,這款産品收益率最高時能達到50%~60%,現在臨近春節也至少在30%左右。
他父母接觸到這個産品,是隔壁鄰居的推薦,據説鄰居投了上百萬元,把賣房款放了進去。現在,周圍的街坊們都被帶了進去。王輝的父母從2015年初開始投資,放了幾萬元錢,還有他姐姐的20萬元,“我姐一直很貪心,就想不出力掙錢”。
輝説,奇怪的是,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在投資,就覺得是在點廣告、“做任務”。這款産品的用戶粘性強,爸媽每天都要上去看看,雖然他看著很無聊,但想到前些年大爺大媽玩開心農場偷菜都很來勁,似乎也就可以理解。如今每天簽到玩小遊戲看廣告,又能來錢,就更活躍了。對它的宣傳基本都是朋友推薦,推薦了還有不少獎勵。漸漸地,周圍的叔叔阿姨們已經看不上百分之十幾的收益率了。
從2015年夏天開始,王輝一直勸父母,這樣的模式不靠譜,風險大,但隨著時間推移,它一直不倒,説多了,他爸爸也就不信了。
王輝説,投資這樣的産品,可能爸媽這個年齡段的人居多,而且資金量大的也是他們。懂得到網上討論的,都是年齡低一些的。“大爺大媽們不知道哪個什麼群、不知道什麼貼吧,他們就傻乎乎地投了錢、天天去點廣告,他們跟不上這個節奏。”
而一旦出事,他們也是最受苦的。雖然資金量不至於把家裏捅出窟窿,但不同於年輕人,爸媽們收入來源有限,生活依賴大部分是存款。
在此之前,王輝不到60歲的父母,從來不會投資,連銀行理財産品都不買。錢要麼取出現金放在家裏,要麼活期放在卡裏,連定期都不怎麼存。
直到前兩年,他幫他們弄了餘額寶,發現收益還可以,漸漸學會了。再之後,聽鄰居説了這個産品,覺得比餘額寶高很多,就直接把錢從餘額寶轉了過去。他們對別的理財或者P2P都沒有了解,因為沒朋友推薦。
目前,他已經催爸媽把錢拿了出來,他爸爸説,如果春節以後它還不倒的話,還要放進去。
像王輝這樣,能成功勸父母把錢抽出來的並不多。
“MMM”金融互助社區,承諾日息1%、月收益30%,投資人一環套一環,被多家媒體疑為具有傳銷特徵。12月初,流出通知顯示自2015年12月1日至2月15日系統內所有獎金將會被凍結。
在知乎的帖子中,提問人説:老媽被MMM的模式洗腦了,她文化程度不高,講不進去。現在家裏面所有積蓄都在這個龐氏騙局裏了。她炒股、期貨都賠了錢,現在有個賭博的非法投資方式讓她獲利了,她根本不會停的。每次和她列舉媒體上的證據的時候,她都説不可信。關鍵是現在她已經發展很多下線了,好多我認識的、不認識的叔叔阿姨都跟著投了錢,我更擔心有一天體系崩塌了,自家錢還不要緊,別人家的錢怎麼辦。最大的坑可能是一瓶油
“越女讀財”是專門就理財項目進行分析的一個微信公號,李喻最早就是在這裡發現了那家P2P公司倒臺的消息。
記者聯繫到了該號主人“越女”。她總結了對叔叔阿姨投資現象的觀察:一般來説,容易在理財中受騙的老年人,或是受到高息和小恩小惠的誘惑,比如像送油送鍋之類的小禮品;或是聽了熟人介紹,比如親戚朋友在某理財公司當業務員,拍胸脯保證一定能拿回本息之類的話。
她描述過一位業務員的“經驗”: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理財産品銷售出去,那麼最好的道具是一瓶油。這位業務員的年銷售額是千萬級,是他所在公司的優秀員工。他下班後陪大媽們跳跳廣場舞,然後跟她們説,來我這兒買理財産品吧,可以送你一瓶油呢,非轉基因,倍兒健康。
她的一位朋友在新興的民營銀行工作,曾經勸父母把錢存過來,收益率比一般活期多十幾倍。但她爸爸不願意:不行,放在你那裏少了一瓶油呢。
在她來看,老年投資群體的總體特徵就是對金融知識了解很少,也不擅長利用網路來驗證對比,但是對於利率很敏感,只要比銀行高、又承諾本息,前幾期拿回了利息,就很容易相信,並且繼續追加投資,直到被卷款跑路。“我某同學、某大哥、某同事在做”這種話天天聽到,大多數也是看到對方真的“賺”到了錢就心動了。
在這家網貸平臺的投資人統計中,平均年齡34.5歲,45歲以上的投資人僅佔16%。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