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讓複製粘貼抄出“十萬加”

  • 發佈時間:2016-01-28 03:31:28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范曉

  風靡高校及各路精英的知乎,堪稱“小體量,大能量”,它用問答創造了一種新的內容生産形式。從生活竅門到人生智慧,從量子力學到審美社交,讓每個有知識、有想法的人都可能成為內容生産者,也讓真正高品質的內容綻放價值。

  經常出沒知乎,同時又擁有自己微信公號的人,一定不會對這樣的情況感到陌生:自己某篇在知乎上大獲好評的答案,或許超過了一千個讚,還上了“知乎日報”。然而,當你喜滋滋的準備發你個人公號的時候,卻發現這個答案已經傳遍朋友圈了。是的,不是你的公號,可能連作者也不是你了。

  重災區:99%優質問答被抄襲

  知乎用戶“江寒園”日前在知乎發帖稱,六月七號那天寫了兩篇文章,早上12點前寫完《談談 no can no bb》,下午1點半開始寫這篇《那些成功學和雞湯文不會告訴你的-江寒園-知乎專欄》,一邊寫一邊搜尋論據再逐一考證,除去午覺和晚餐一直折騰到了晚上11點半。

  “大概花了八個小時,寫完就扔網上了,但是沒想到這篇會火,目前全網閱讀量應該150萬+了,到第二天就陸陸續續有人來找我要這篇文章的授權,現在為止大概授權了將近三十家。”據“江寒園”描述,也有沒要授權直接轉載的,比如《讀者》。

  後來,經由微信後臺和微網志私信多次交流,雙方達成一致,《讀者》按原創作品千字/100元的標準支付稿酬,並刊登《致歉聲明》。

  據了解,像“江寒園”這樣被侵權抄襲的知乎用戶並不在少數。2014年末,知乎曾隨機抽取了站內3000個獲得500贊同以上的回答做內容比對,發現99%的篇目都曾被微信公眾平臺的賬號侵權使用。

  通過諮詢微信公眾平臺,“江寒園”獲悉,未經授權且直接或間接用於商用,即使標注了原文連結和作者姓名也依然構成侵權,同時,公眾號有商業推廣功能,公眾號轉載不屬於限制或免除侵犯著作權責任的情形。

  反擊:24小時有舉必查

  作為一個號稱生産精華內容的網際網路平臺,大量的原創內容被赤裸裸地剽竊,除了絕地反擊,別無他法。

  2015年11月初,知乎對外公佈完成騰訊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加強與騰訊和搜狗的合作。知乎與微信共同開闢了“綠色維權通道”,通過人工審核對接的形式對知乎用戶所舉報的侵權內容進行處理,大半年時間處理超過9800例投訴。

  然而,人工審核對接的方式能處理的數量和速度有限,2016年初,知乎正式發佈“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産品”,鼓勵用戶維護自身原創權益,將“跨平臺維權”産品化。

  據介紹,用戶可以在個人首頁的社區服務中心內對侵害自己原創權益的微信公眾號文章進行實時、直接的投訴。投訴時須由原創者本人填寫被侵權的知乎原內容連結,包含本人所撰寫回答及專欄,同時填寫投訴的侵權公眾號內容連結。

  在投訴提交後,産品後臺將會依據用戶所發佈(修改)內容的不同版本,自動進行關鍵詞、句、時間等多重資訊比對,判斷侵權行為是否成立。

  問答社區版權歸屬存疑

  “知乎作為分享平臺,有版權一説嗎?”不少網友存疑。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創造性的文字、音樂、圖像等內容都具備版權,知乎問答用戶的原創內容毫無疑問是有版權的,“但目前問題的關鍵是,版權歸誰,歸內容創造者所有,還是歸平臺所有。”

  從bbs到部落格,勤奮耕耘的網際網路作者難以獲得回報,被業界視為“劣幣驅逐良幣”。

  而微信自誕生以來,優質內容激活了“全民閱讀”的新景象,大批優質原創內容誕生,但在商業推廣的驅動下,複製粘貼的抄襲之風也開始盛行。

  與此同時,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對原創內容的保護力度正在加大。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微信共處理涉智慧財産權案件1.3萬件,其中,原創聲明功能保護了515萬次原創申請,品牌維權平臺處理了7千多例涉嫌售假舉報。騰訊法務部總經理江波表示,未來微信將考慮把保護範圍進一步擴大到語音、視頻等內容。

  “分享”是網際網路的根本屬性之一,但“分享”並不代表可以侵權,可以免費使用。業界預測,隨著網際網路版權意識的強化,微信公眾號靠複製粘貼炮製“10萬+”閱讀量的內容會變得非常困難。

  知乎産品經理俞金輝表示:“希望所有的原創作者和原創行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在此基礎上中文網際網路才能源源不斷地有原創內容産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