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炒號黃牛”肆虐:“零容忍”口號下的不治絕症?

  • 發佈時間:2016-01-27 17:06: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 題:“炒號黃牛”肆虐:“零容忍”口號下的不治絕症?

  新華社記者肖思思、李亞

  五味雜陳!一張醫院300元的專家號,竟被炒到了4500元!這是一段網上視頻披露出的真實一幕。

  “黃牛”肆虐!這樣的一幕又哪僅僅局限在事發地——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神經觸痛,議論洶湧。公眾期待追蹤原委,更渴望獲得一個答案:在鮮明的“零容忍”口號下,近年來密集出臺的醫治炒號“黃牛”舉措為何如此羸弱乏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猖獗“黃牛”真的成了不治絕症?

  “花5000多元買我的號,我很為家長難受,也為自己難受”

  熱播的視頻中,一名白衣女子在醫院大廳情緒激動,怒斥“黃牛”將300元的掛號費炒到4500元,指責醫院與“黃牛”裏應外合,害得她從外地趕來排了一天隊都沒挂到號。

  面對洶湧輿情,事發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回應稱:事件發生在1月19日,視頻中的女患者未挂上脾胃病科專家號,發生了視頻裏的一幕,並撥打110報警。經醫院初步調查,此次事件無保安參與倒號的行為及證據。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最終結論以警方調查核實為準。

  記者赴廣安門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採訪時,在這些醫院附近,均有人上前詢問“專家號,要嗎?”多位排隊掛號的患者認為,“號販子”大多數是內外勾結而形成。他們表示,“號販子”一般都是長期盤踞一家醫院,如果醫院説毫不知情,讓人難以置信。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26日表示,“號販子”嚴重擾亂醫院治安和就醫環境,在社會上造成很壞影響。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對依法打擊“號販子”的態度是明確的,對“號販子”現象、尤其是醫療機構內部個別不法人員內外勾結的行為,始終採取“零容忍”。

  “黃牛”猖獗,何止北京。

  在廣州,由於我國兒童發育障礙領域專家稀缺,而兒童自閉症等發育障礙患病率逐年上漲,中國自閉症兒童家庭康復指導專家組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鄒小兵教授的號源成了“黃牛”眼中的香餑餑。

  “我們開放半年時間預約掛號,1月26日可以預約7月26日的門診。但基本上每天早上8點後,5至10分鐘內半年後的號就全部預約滿了。”鄒小兵説。

  “一些從外地來的患兒家長告訴我,為了給孩子看病,除了往來交通跋涉,還從號販子手中花5000多元買我的號。我很為家長難受,也為自己難受。”他説,“‘黃牛’倒號,首先讓患者花費很多錢,其次也對專家很不公平:我辛苦看病,‘黃牛’倒號賺錢。”

  在醫院外的“黃牛”手中,鄒小兵的號已經炒到了5000余元。但是,除了週三專家號要80元外,他的掛號費都是9元錢。

  魔高一丈:號販子升級挺進“網際網路+”模式

  應當看到,為打擊“號販子”,公安部門、衛生行政部門採取了多種措施。多地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將“號販子”刑事拘留。但結果是,這些人一齣來往往還會“重操舊業”,而且隊伍甚至更為龐大。

  廣安門醫院一名保安告訴記者,醫院平時經常有“黃牛”來“搗亂”。保安發現票販子後,也拿他們沒辦法,只能轟他們走。

  一個不爭事實是:針對近年來各地衛生部門、醫院採取的多種措施,網上“黃牛黨”炒號手段也在“與時俱進”。

  鄒小兵説,醫院曾想出網上預約、實名登記、核對姓名身份證等很多辦法,但“黃牛黨”總有對策。例如,醫院識別相同的電話號碼就拒絕掛號,但是“黃牛黨”換了電話繼續打。

  “我們經常發現‘黃牛’在一些掛號網站用虛假的名字預約,約好了拿去賣,讓患者用他們編造的姓名看病。”鄒小兵説。

  據調查,“黃牛”炒號有四條途徑:一是和患者聯繫後,拿著患者的就診卡到醫院徹夜排隊“佔坑”掛號;二是“號販子”拿著患者的病例和就診卡找醫生,説是病人親屬,請求醫生加號;三是“號販子”24小時不斷線地通過電話、網路預約掛號,搶佔號源。一旦找到買主,就通過電話或者網路取消,然後用買主資訊立即重新預約;四是把預約上的號直接賣給患者,患者拿著不是自己名字的號看病。由於醫院無權查患者的身份證,遇到不配合的患者,醫院也無計可施。

  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認為,“炒號”已然成為中國的一門職業,“炒號”工作模式已經從街邊模式轉到“網際網路+”模式,形形色色的APP公司應運而生。

  為什麼這些新出現的掛號APP、掛號網站能夠挂到稀缺號源?記者從一些網站了解到,網路“黃牛”會事先用不同的名字註冊一批賬戶,用幾十部電話、多臺電腦“秒殺器”同時搶號。一位客服打包票説,“就像搶火車票一樣,我們也有‘搶號’軟體,可以保證能挂到號。”

  打擊“黃牛”:屢敗屢戰促反思

  “掛號難”實際上是“挂名專家難”,稀缺矛盾造成了“黃牛”氾濫。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委員高小俊介紹,截至2015年7月,北京市共有146家醫院接入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提供預約掛號服務。但是,目前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提供號源的整體預約率還不到30%,也就是七成以上的號源並未約出,其中大多是普通號和專科號。號源全部約滿的情況,集中出現在知名醫院知名科室的高職稱專家號上。

  業內建議,繼續加大對號販子的打擊力度。高小俊説,患者可隨時向公安機關或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提供線索證據。

  鄒小兵説,打擊“黃牛”可借鑒火車票實名制的做法。此外,網路炒號都有支付賬號,查實了可以封掉“黃牛”的賬號。

  重要的是,回歸就醫公平,不僅要嚴厲打擊“黃牛”,還需要剷除“黃牛”生存的土壤。

  高小俊説,由於優質醫療資源或專家號總量有限,加之層級就醫模式尚不完善,大醫院專家號源的稀缺和患者需求間的資源供給矛盾一定時期內持續存在,僅通過對單一預約平臺服務方式的調整難以完全解決。“結構性”掛號難現象,需要通過對醫療資源佈局的調整、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完善等多種方式解決。

  “真正搞好基層醫療,把患者留在家門口,才能讓‘黃牛’沒有生存的土壤。”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醫改辦主任黃飛認為,“黃牛黨”仍存在,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基層醫療薄弱。

  黃飛介紹,廣東省正推進分級診療,對縣域內的患者流向作精準分析,找出患者“流出”的科室,即基層的弱項,通過對口幫扶給基層補短板。在這樣的“精準幫扶”下,長年人滿為患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門診量往年呈兩位數增長,而2015年負增長4%至5%;第二梯隊醫院門診量也開始負增長或與上年持平。

  “醫院有副主任醫師,有主治大夫、住院醫生等等,他們看病都訓練有素。並非所有的疾病都要找專家,也不是非要找到哪個專家才行。真的沒必要從‘黃牛’那裏花天價買號。”鄒小兵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