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部委嚴查電動車騙補

  • 發佈時間:2016-01-27 14:32:1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張愛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愛麗報道:隨著電動車騙補事件愈演愈烈,正在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發展改革委(以下統稱四部委)發出通知,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進行核查,即嚴查電動汽車推廣的騙補行為。

  騙補貼成業內“公開的秘密”?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海關、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10個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7.4萬輛,對應的上牌量累計僅10.8萬輛,兩者相差近7萬輛。對此現象,國家資訊中心資訊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曾表示,這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車企為了騙補而生産,而新能源汽車並沒有交到消費者手中。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部分電動車廠和租賃運營公司以迴圈使用電池組裝配整車方式,以少充多騙取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大量補貼。據稱,車企騙取新能源補貼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整車企業全資或參股汽車租賃公司,通過“自産自銷”的方式,拿到國家和地方對電動車的補貼;二是由一家汽車租賃運營公司主導,一邊採購整車企業,一邊與電池企業合作,通過“多采購整車,少採購電池”的方式,從中獲取補貼。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小型電動車生産企業而言,違規操作、騙取補貼幾乎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租賃公司購買的車輛並沒有投入運營,但是這些車輛在上牌之後,補貼已經到手。”該業內人士透露,新能源汽車推廣之所以遭遇騙補,一是國家大力扶持,補貼金額巨大;二是國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過程中,制度機制仍不完善,相關企業鑽了政策的空子。

  四部委嚴查車企騙補

  車企騙補行為被曝光後,引起了相關部委的高度重視。1月23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出席“2016中國電動車百人會論壇”時表態,“電動車造假騙補的行為,不僅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財政紀律,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環境,我們決不手軟”。四部委表態,將“通過建立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對各種騙補和尋租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1月20日,四部委發佈《四部門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將對過去三年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進行核查,範圍將覆蓋全部車輛生産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含公交、客運、專用車等)、租賃企業、企事業單位等新能源汽車用戶。

  樓繼偉還表示,下一步,中央財政將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産品檢測、車輛和基礎設施標準的修訂等工作的支援力度,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和制度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樓繼偉透露,2020年後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將退出。具體的措施是,2017年—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將在2016年的基礎上下調20%,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後補貼政策退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