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導演郭寶昌侃微電影:小製作背後要有“大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1-27 11:41: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1月27日專電(記者許曉青)“別看微電影什麼都小,小投入、小製作、小故事,它的背後其實蘊含了‘大精神’,我們也應當為微電影注入‘大精神’。”曾導演《大宅門》等影視作品的導演郭寶昌近日在上海接受專訪時説。

  在剛剛落幕的首屆上海公益微電影節上,年近八旬的郭寶昌擔任評委會主席,與秦怡等幾位老藝術家一起熱心關注新人新作,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研究近年來社會各界創意生産的微電影。郭寶昌説,微電影代表了時代進步的潮流,應當通過微電影這種形式,鼓勵更多的普通人拿起錄影機,嘗試影視創作,意義深遠。

  科技進步讓拍電影不再神秘

  “如果説,回到20年-30年前,電影還一直是一門‘貴族藝術’,對普通人充滿了神秘感,但隨著科技進步,壁壘被打破,門檻在降低,普通人也可以拍攝、剪輯出自己的電影,起碼可以是一部微電影。”郭寶昌説。

  他為80部參加上海公益微電影節的入圍作品逐一寫下評語,感慨影視創作必須與時俱進。在參賽作品中,既有王小帥、侯咏、黃渤等業內知名人士的“業餘”作品,也有殘障人士、青少年的影視處女作,其中最小的“導演”只有10歲。郭寶昌説,這樣的變化令人欣喜,這都與技術門檻降低有關。

  微電影可以釋放大能量

  “微電影本身,就是要微言大義。”郭寶昌對獲首屆上海公益微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微電影《鋦》大加讚賞,他説,鋦碗、鋦鍋這樣的傳統手工藝,看似只是一門技藝,但從普通人的視角拍出微電影來,已經超出了手工藝本身的文化意蘊。

  郭寶昌為此寫下了長達三頁的評語。他認為,長篇電視劇和電影的容量固然巨大,但微電影的拍攝,更具有先鋒性、實驗性,更密切關注現實,雖然“短、小、微”,但是蘊藏的能量巨大、潛力無限。

  他還談到,在微電影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很多初出茅廬的新面孔,有些是戲劇院校的在校生,有的甚至沒有任何面對鏡頭的經驗,但可以從一些原生態的“路人甲”眼裏,看到純真的東西。“這種氣息是今天很多所謂的明星大腕所不具備的,微電影可以讓我們重新找回一種健康而清新的美。”

  希冀拍攝百年文學“微經典”

  談及自己的創作,郭寶昌説,受年輕人參與公益微電影節熱情的影響,自己今後也不排除嘗試掌鏡一部微電影。他舉例説,魯迅先生寫過一篇微小説《一件小事》,描寫了“我”和車夫面對車把擦碰到路人老太太后的不同反應,來展現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的精神面貌,短短的千字文,其實就是一部微電影的好腳本。

  “在今天的文藝創作中,微小説、短篇小説、散文以及其他短小的經典,都可以通過拍攝門檻較低的微電影而‘復活’,除了魯迅的《一件小事》,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或許也可以成為微電影的命題作文。”他認為,拍攝“微經典”,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史,“復活”經典的同時,更可以復興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大精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