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媒駁看衰中國論:天沒有塌下來

  • 發佈時間:2016-01-27 08:17: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在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15年中國經濟運作情況後,世界對中國經濟2016年的表現有不少猜測。針對一些看衰中國經濟的論調,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昨日發表題為《中國的天沒有塌下來》的文章,認為中國經濟運作合理,值得肯定。

  文章指出,過去一些觀點過分唱盛中國經濟,與真實情況不符;而現在,一些人擔憂甚至期待中國經濟崩潰,同樣背離實際。中國經濟的放緩看起來完全合乎情理且值得肯定。

  文章寫道,中國已經到了一個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因此經濟狀況顯示出許多特徵。上世紀80年代,得益於農業向工業的轉型,中國經濟開始迅猛增長。當時,中國幾乎四分之三的産出來自於農業,70%的勞動力被局限在農村地區。這些勞動力並未得到很好利用,産出也比較低。但隨著部分勞力被調配到出口業中,工人們的産出也變高了。另一方面,工業化、機械化程度的提升,使得農村地區的勞動生産力也相應提高。目前,中國仍可能延伸這一效應,不過中國不可能重拾結構調整初期的紅利。由此導致的增長放緩可能會令一些人失望,但這種放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不像一些人所認為的標誌著中國經濟健康程度惡化。

  在作者看來,中國經濟的放緩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頂層設計的明智。回顧本世紀頭10年,當中國經濟爆髮式增長到達一定水準時,北京就已看到這種狀況不可持續。當時中國領導層注意到中國出口量是如何在20年內從幾乎為零爬升到全球的12%,並且認為這樣的增長不可複製。北京從那時起就決定拓寬中國經濟基礎,相對減少出口對經濟的拉動,而將更多目光投向國內的驅動引擎,例如增長、消費、服務業發展以及聯合投資等。中國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過程將減緩整體經濟增長的步伐。

  文章認為,中國在計劃性地擴大經濟增長基礎方面還有很長路要走。這對於任何經濟體都是困難的,而對於中國這個國有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更是如此。

  作者認為,中國經濟也並非所有因素都是良性的,例如存在房地産泡沫和地方債。但作者同時指出,如果誇大這些問題也將是一個錯誤。西方分析人士將中國房地産與美國2007年—2009年的房地産危機相提並論,但兩者其實相去甚遠。首先,中國沒有次級債務,而且不像美國那樣債務危機發生系統性蔓延,而是高度集中在地方政府和一些房地産商手中。這雖對中國經濟難言有利,但也避免了像美國市場那樣受到不確定性的威脅。而且作為中央政府的北京比華盛頓在危機期間所欠債務要少得多,能夠更好地支援銀行系統。■本報記者 張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