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羅斯人:對普京來説治國才是最美妙風景

  • 發佈時間:2016-01-27 08:15: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BBC的報道被迅速翻譯成俄文,登在俄羅斯大小媒體上,但俄民眾對此多一笑了之。莫斯科市民斯拉瓦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普京這樣的政治領袖“不會笨到為了幾個小錢誤了自己的政治使命。對普京來説,治國才是人生最美妙的風景,他要的是青史留名”。學者包裏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有關普京的傳聞他本人“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會信,但對俄羅斯多數百姓而言並不可信”。他説,如果沒有確鑿證據和強勢的社會輿論,人們通常不會把這樣的消息當回事。況且有關消息來自西方媒體,民眾就更不信了,“俄羅斯人都清楚,普京是西方的敵人。”

  俄國家杜馬議員、司法部前副部長利哈喬夫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BBC有關普京腐敗的報道,不僅是對總統人格和尊嚴的冒犯,同時也是對俄羅斯公民人格和一個主權國家尊嚴的冒犯。2016年伊始,各種抹黑俄羅斯的言論層出不窮,俄方相關部門有權通過司法渠道去追究責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説,冷戰時,中情局就編過一個段子,説史達林有一個惡毒癖好,但凡有政治局委員到他家做客,他就把人踹進游泳池裏。直到冷戰結束,史達林居所開放,大家才發現他家裏根本沒有游泳池。金燦榮説,近年來西方對付俄羅斯,不行動不可能,對其進行軍事打擊不現實,於是就用這種軟力量對俄進行妖魔化,畢竟話語權還在西方手上,“這是慣用的套路”。

  復旦大學教授信強對《環球時報》説,西方用輿論打擊普京的個人形象,一來可以讓他及俄羅斯在國際上失分;二來也會影響俄內部政治,給反對派以口實,煽動民眾的反政府情緒,最終實現政權更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憲舉對《環球時報》説,近年來普京在反腐上採取了很多措施,他帶頭讓公務員每年公佈自己的財産。2015年俄羅斯經濟不景氣,普京主動將自己的工資減少了10%。26日,普京還在反腐敗委員會的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各地區領導人要為降低腐敗程度負責,必須沒收非法獲取的財産和資産。“近期一些從俄羅斯回來的朋友都説,過去俄警察腐敗很厲害,這些年整治腐敗後,已經好多了。”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汪嘉波 李亞龍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 馮國川 柳玉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