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業科技投入需避免“三個不能”

  • 發佈時間:2016-01-25 03: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飛

  大量研究表明: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的穩定均衡關係。近年來,我國種子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科技投入。但種子企業的科技投入對促進創新能力的作用還沒有達到最優,二者之間還沒有形成協調互動的反饋機制。形成這樣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種子研發投入長期偏低且缺乏可持續性的增長;受體制機制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等等,由此導致了科技投入在總量、結構和效益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足,嚴重制約著種子研發水準提升,同時也影響著種企的快速發展。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制定有關種子企業科技創新政策時,應始終強調對種子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引導與激勵。具體來講,有以下三點尤其要引起重視,力求避免。

  種子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不能“一投了事”,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對於國際種業跨國巨頭來説,科技創新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基礎科學研究,一是試驗應用發展。科學研究是試驗發展的基礎,試驗發展促進基礎科學研究,二者相輔相成。而對於我國當前來講,限于種業發展階段,我國種子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時,研究經費的分配往往出現“一頭輕,一頭重”,即重視試驗應用發展,輕視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科學研究部分在研究經費中的佔比不高。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基礎科學研究週期過長有直接關係,而理性的企業主體往往過多考慮短期行為,從而出現“輕基礎,重應用”的投資比例。如果種子企業要走出去,做大做強,打造世界級種業航母,種子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就必須調整研發投入結構,逐步提高基礎研究的經費比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種子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不能“閉門造車”,既要瞄準科技前沿,又要加強協同創新。近年來,由於我國種業科技標準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導致與國外種子品質差別較大,高端市場失守,也造成種苗生長勢弱,抗病蟲能力低,迫使農民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因此,種子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向,要從中低端種子産品逐步調整向高技術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高端種子産品,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不斷提高科技標準,才能提高種子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且,要加強創新協同制度,注重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協同創新將減少企業因科技投入帶來的風險,也有利於技術整合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通過種業內部兼併,或引進實力較強的産業資本,推進全産業鏈整合,加快出現我國種業領域的跨國公司。

  種子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不能成為“獨角戲”,既要發揮企業科技投入的主體作用,又不能忽視政府科技投入的導向性作用。在投資責任方面,考慮到種業的基礎性與公益性,政府對種業的科技投資應與企業適度分工,即企業應主要投向那些投資週期短、回報率高的應用研究領域;政府資金應更多地投向基礎研究領域。在投資方式方面,種子企業除了加大對科技項目的投資外,還應主動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加強企業研發人才的培養。政府可以通過農業産業化專項資金的形式,加大財政對種子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發和改造的支援力度;通過稅收優惠等措施,減小企業研發成本,激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此外,政府還應推動産學研合作,支援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建立育種平臺等;通過引導科技仲介網路,完善資訊平臺服務;加快構建風險科技基金等新興投資途徑,為種子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助力。

  “科技興農,良种先行”,對我國種子企業而言,應對困難與挑戰的唯一途徑就是做大做強自身,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的發展。因此,應該增加種業發展的定力,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瞄準國際前沿,實現種業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持久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