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康佳虧損或超十億並持續下滑:阿裏概念存疑

  • 發佈時間:2016-01-24 08: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勇 黃一帆 俞菁菁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康佳A(000016.SZ)股權爭奪戰的後遺症依然在蔓延,市場人士稱,這家老牌彩電生産巨頭有可能滑入更深的谷底。

  一個月前的2015年12月15日,深康佳發佈公告稱公司副總裁萬里波辭職。一直關注深康佳的世紀證券分析師張毅稱,這表明公司內部動蕩尚未結束。

  自從2015年5月康佳董事會被中小股東奪權之後,被康佳內部戲稱為“職業跳槽經理人”的劉丹執掌帥印。在部分康佳內部員工看來,劉掌權期間,對公司中高層進行大規模“清洗”,導致近半數業務骨幹人心漂浮,康佳日常經營一度停擺。隨著去年9月10日康佳董事長劉鳳喜取代劉丹,接任代理總裁,“宮鬥”已告一段落,然而,歷時近半年的人事動蕩加上經營不善,使得康佳深陷巨虧泥潭。

  1月21日,本報記者致電劉丹詢問當時情況,劉丹只表示“當時一些人事安排是否能夠得到客戶、供應商和團隊的認同,的確值得考慮。”

  生存,或死亡,已經成為橫在老牌彩電企業康佳面前的一道難題。記者走訪該公司上下游企業後發現,是趕時髦擁抱轉型熱潮,採用股權激勵等激烈變革手法,還是回歸到製造和供應鏈優勢?留給康佳的時間和試錯的機會已然不多。

  而深康佳董秘吳勇軍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並沒有應公告而未公告的內容,但吳勇軍也坦承深康佳業績下滑趨勢或將持續,未來面臨著不少挑戰。

  公司停擺

  在張毅看來,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説,中高層的人事變動給企業帶來的傷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深康佳A在去年5月28日就經歷了這樣一幕,而且打開的還是持續半年之久的人事動蕩。

  在5月28日舉行的深康佳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小股東“逆襲”董事會,通過二級市場增持的方式,一舉拿下4個董事會席位,控制了董事會,證券市場一片譁然。6月4日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選舉中,沒有彩電行業背景的張民被中小股東推舉為董事長。

  僅在20天后,被中小股東推到董事局主席前臺的張民卸任,張因此被稱作“康佳發展史上最短命的董事局主席”。原總裁劉鳳喜重新當選董事局主席,而總裁一職則由多年前因業績不佳出走的劉丹擔任。

  據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介紹,劉丹2007年離開康佳,曾任多媒體平板事業部負責人。其時,康佳的液晶平板市場佔有率從52%降到了27%。有人據此認為劉丹是康佳在平板時代的一大“罪人”。劉丹離開康佳後,去了 京東 方、宏基、惠科等多個公司任職,最長的3年,最短的幾個月。知情者稱,劉在上述公司任職期間,業績平平。

  對於康佳內部員工來説,那段時間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頻繁的人事變動。據康佳集團多媒體事業部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透露,自劉丹上任之後,人事方面劇烈動蕩。在任職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多次人事“大清洗”導致近半數業務骨幹發生變動,公司上下風聲鶴唳,離職潮洶湧一時。不僅如此,新總裁在用人風格也搖擺不定,親自任命的多媒體事業部總經理,上任兩周被調離,另一位事業部副總經理上任1個多月也被免職。

  “那三個月是一場噩夢,日常業務完全停擺,正常的經營節奏被徹底打破。”上述中層管理人士向記者抱怨。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9月10日劉丹被暫時停職,康佳集團董事長劉鳳喜兼任總裁職務為止。

  據悉,離開康佳後的劉丹並未消停,2015年11月18日,劉丹攜新品牌再次亮相,這一次,他創建一個網際網路電視品牌——夢牌。而記者調查後發現,夢牌電視的經營主體夢派公司創立時間為去年5月,劉丹是該公司的股東。很顯然,在任職上市公司總裁期間註冊經營同類業務的公司,劉丹的行為有悖于高管的職業操守,也違反上市公司高管的競業禁止準則,損害了上市公司利益。

  歷史巨虧

  經歷董事會持續近半年的逼宮大戲終於落幕,不過,由於外部形勢嚴峻加上人事變動帶來的後遺症短時間內無法消除,康佳已然跌入巨虧的深淵,這無疑是康佳近年來遭遇的最大業績危機。

  2015年10月28日,深康佳A發佈三季報,公告顯示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8.52億,同比下降1891.14%。其中“人事震蕩最頻繁”的第三季度虧損尤其嚴重,當季虧損5.5億元,同比下降17535.28%。

  而造成巨虧的原因,吳勇軍表示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從外部來講,人民幣貶值使康佳在幾天內損失了“4個億”。據深康佳公告顯示,三季度的虧損包括匯率變動使公司6億美元的凈負債産生了約1.9億元的匯兌損失,以及因退回節能補貼資金事項導致前三季度合併報表中減少了約2.22億元的利潤總額。二是從內部而言,康佳市場佔有率下降,公司銷售規模大幅下降而引起了産能閒置的成本增高。

  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最新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同城“兄弟”創維以20%的市場份額位居家電行業榜首,海信、TCL、長虹分別以18%、16%、11%緊隨其後,康佳則以9%的幅度跌出第一梯隊。而根據奧維雲網提供的出貨量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康佳彩電總出貨量為230萬台。同一時期,其他主力品牌廠商的出貨量均高於康佳。其中創維達到420萬台、海信為390萬台、TCL為303萬台、長虹則是280萬台。

  這也是康佳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業績危機,且短時間內難以消除。雖然持續半年已久的“逼宮大戲”終於落幕,董事會、中高層趨於穩定,但回歸正常還需要一個“撥亂反正”的過程。只不過對正處於加速轉型的家電企業來説,這半年的時間可能需要更激烈的舉措來“挽救”。

  而記者從康佳內部拿到的預估數字透露,康佳2015年業績可能更“難看”,全年虧損很可能達到12億-15億元的歷史新高。

  阿裏概念存疑

  實際上,近年來,康佳圍繞著智慧家居和網際網路化,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探索,還積極與網際網路巨頭企業“聯姻”,試圖踏上通往未來的新路,並確立了要做“最懂網際網路的彩電品牌”的定位。這一定位不僅獲得了外界的認可,並從業務層面推出了中國首個智慧電視運營平臺,通過縱向、橫向的生態打通,吸納服務、內容等合作夥伴,利益共用,這與網際網路與傳統家電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

  事實上,雖然劉丹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對與阿裏的合作充滿期待,“多多少少能給未來帶來盈利”,但上述深圳私募管理人士指出,對家電企業來説,過去在硬體和技術上是輕車熟路,但一腳踏進網際網路、社群和應用服務等新業務模式中,免不了要走一些彎路,或在合作模式中處於劣勢地位。

  2015年9月16日,康佳與阿裏天貓宣佈合作發展網際網路電視業務,康佳負責硬體,天貓負責智慧電視平臺的內容及用戶運營。當時康佳公告稱,預計在未來3年內可獲約10億元運營收入分成和補貼。根據張毅的粗略計算,以康佳每年約300萬台智慧電視銷量估算,對應單臺ARPU超過100元,每一年有3億多元的硬體外的額外收入。可以説,雙方合作一方面有助於提高康佳電視銷量,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提升康佳未來預期收益。對家電業的收入模式轉型有風向標意義。

  根據協議,在接下來的36個月內,雙方合作在康佳産銷的智慧電視産品中預裝 阿里巴巴 家庭娛樂服務平臺,包括YunOS 作業系統,影視、教育、遊戲、音樂、電商、應用商店等內容,以及賬戶、支付等服務。其中,康佳負責智慧電視的生産、市場銷售、售後服務;天貓則主要提供軟體技術支援以及電商資源支援。而智慧電視售出後主要由天貓聯合網際網路電視牌照機構進行內容、應用和服務的運營。

  無疑,不僅康佳方面對此次合作抱著極高期待,這也開創了家電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一全新模式。但看起來很美好的合作,可能暗藏著一些“玄機”。記者深入調查後卻發現,雙方間的合作並非順風順水。據東莞康佳基地的一位人士透露,當時康佳與天貓合同簽訂時未深思熟慮,由於中小股東意圖拉升股價,很草率地簽訂了合同,從接觸到簽訂合作協議,僅僅用了10天時間。雙方間的責權利並不清晰,這為接下來的運營和服務、分賬等買下了隱患。

  對此,上述東莞康佳基地的人士向記者坦言,對於這樣一份合作協議,康佳除了會有部分收益外,並沒有佔到便宜。比如內容和用戶運營後臺掌握在阿裏手裏,收入的數字又是一個黑匣子,不夠透明,沒有第三方的監督,很難保證收入數據的真實可信。據説自去年9月合作以來,康佳並沒有分到一分錢。而且這種只賣硬體的合作方式,相當於將康佳每年的用戶拱手“賣”給了阿裏,對於未來康佳爭奪智慧家居網際網路市場和完成網際網路轉型,是一種掣肘的效應。短期看有收入,長期則是戰略上的“掏空”之舉。

  據康佳內部人士透露,正是因為以上原因,康佳未來可能重新審視與阿裏的合作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