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全球經濟動蕩不能歸咎中國:根源在歐美
- 發佈時間:2016-01-23 06: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媒稱,美國股市剛剛度過了其歷史上最糟糕的開年。同時,歐洲和日本的股市已分別下跌約10%和15%,中國股市震蕩,石油價格跌至12年最低點,反映出(並預見了)世界性經濟增長減緩。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21日報道稱,根據近來佔主導地位的經濟説法,2016年將是世界經濟從2008年的崩潰中復蘇的一年。而美國將引領這一復蘇,通過財政保守主義和重商政策促進增長和就業。美國股市在2015年達到新的高度,反映出經濟的強勁增長,但夏天受到中國股市亂象的干擾。到2015年10月,美國失業率已經從危機前的10%降至5%,重新接近於危機前的低點。美聯儲1月九年來終於首次上調利率,顯示了對經濟形勢的信心。
報道稱,據悉,緊隨美國之後的是英國和愛爾蘭。這兩個國家比美國受金融危機的打擊更重,卻已顯著復蘇,原因是他堅定不移地貫徹了或許不得人心但正確合理的政策。以鋪張浪費的福利支出為重點的削減開支措施增添了依靠納稅人養活的難度,從而加速了創造就業機會。他們明智地沒有屈服於銀行家的抨擊,選擇了不予過度監管金融業。
連歐洲大陸國家的經濟也終於回暖,認可了財政紀律、勞動力市場改革和減少商業監管的必要性。世界——至少是富裕國家——終於走向全面復蘇。那麼,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報道稱,提出上述説法的那些人如今試圖搶在經濟困難顯現之前歸咎於中國。喬治·奧斯本衝鋒在前,他本月提醒注意“各種新的威脅”,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國貨幣貶值和油價下跌(兩者都在很大程度上因中國經濟減速而起)。言外之意是,如果我們的經濟復蘇偏離正軌,那將是因為中國對其經濟管理不善。
中國當然是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在1978年、也就是它實施經濟改革前夕只有2.5%,而現在約為13%。然而,它的重要性不應被誇大。截至2014年,美國(22.5%)、歐元區(17%)和日本(7%)總共佔世界經濟的將近一半。富裕國家的重要性遠超中國。除非你是一個發展中經濟體且出口項目主要是銷往中國的初級商品,否則你不能把自己的經濟弊病歸咎於中國經濟減速。
報道稱,事實是,北美和西歐根本未曾從2008年的危機中真正復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在2015年底,20個北美和西歐國家當中11個國家的通脹調整後每人平均收入(按本國貨幣計算)低於危機前的峰值。在五個國家(奧地利、冰島、愛爾蘭、瑞士和英國),它只略高一點——在0.05%(奧地利)和0.3%(愛爾蘭)之間。只有四個國家——德國、加拿大、美國和瑞典——的每人平均收入顯著高於危機前的峰值。
即使在這四個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德國,2008年和2015年間的每人平均收入年增長率也只有區區0.8%。美國的增長率(0.4%)是其一半。相比之下,日本在其所謂“失去的二十年”(1990年至2010年)裏創下了1%的年增長率。
報道稱,更糟糕的是,這種復蘇大多依靠的是資産市場泡沫,是通過量化寬鬆向金融市場注入現金形成的。這些資産泡沫在美國和英國最為引人注目。
可見,當前經濟動蕩的主要根源完全在於富裕國家,尤其是靠金融驅動的美國和英國。它們在2008年以後拒不從根本上整頓經濟,實現某種復蘇的唯一途徑是借助又一堆資産泡沫。這些國家的政府和金融部門把微弱的復蘇説成強勢回歸,讓人誤以為巨大的泡沫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
報道稱,不管最近的市場動蕩是導致持久下滑還是導致轟然崩潰,它都會證明我們浪費了過去七年時間支撐一個失敗的經濟模式。(編譯/何金娥)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