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師課徒》自序

  • 發佈時間:2016-01-23 03:31: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寫在書邊

  朱元璋相當賞識大學士宋濂,對他説:“朕以布衣為天子,卿亦起草萊列侍從,為開國文臣之首,俾世世與國同休,不亦美乎?”為示恩寵,朱元璋任命宋濂長孫宋慎為殿廷儀禮司序班,次子宋璲為中書舍人。祖孫三代同在朝廷為官,一時傳為佳話。

  然而,正如俗話説的那樣,世間四事常不了:春寒與秋暖,老健及君寵。幾年後,朱元璋處死胡惟庸,併發起一場轟轟烈烈斬草除根的清除“胡黨”運動。宋慎宋璲受此牽連命喪黃泉。年過七旬的宋濂也“一朝捉將官裏去”,眼看斷送老頭皮。

  太子朱標,為救老師宋濂的命,以死相諫,希望皇父能放老師一條生路。皇后也開始茹素,為宋濂祈禱,並含淚勸説丈夫,曰:“民間延一塾師訓子弟,尚始終不忘。宋先生授太子諸王經甚劬,今奈何殺之?況宋先生致仕在家,又何與京師事也?”

  因為當過太子的老師,身處險境,太子才會舍命相護,皇后才會含淚勸告,而朱元璋也不得不老大不情願地收回成命,將死刑改為流放。可見,老師這一職業,在國人心目中,原本有著很高的地位。

  太祖朱元璋的殘暴與太子朱標的善良形成鮮明對照,父子倆因此格格不入。酷虐的太祖如何生出一個溫厚的太子?因為太子有個天性醇厚的老師宋濂,苦口婆心,言傳身教,向他灌輸了多年“仁為本”“禮為先”的道理。正如方孝孺説的那樣:“太子寬大仁明,天下歸心愛戴,太史公(宋濂)之功居多。”

  一個人的身體髮膚來自父母,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往往出自老師的“手筆”。考慮到老師對弟子的決定性的影響,為人師者不可不慎之又慎。

  筆者忝為人師26年之久,由於天性愚笨,對如何當好老師,還是懵懵懂懂。好在我國歷史上,良師之多,不勝枚舉,那麼,看看他們如何傳道授業,如何設帳課徒,對我豈止不為無益,簡直大有好處。

  筆者撰寫此書的初衷正在於此。

  本書以民國師徒關係為線索,著力梳理十余位民國大師在教書育人文化傳承方面的卓越貢獻,並通過特定的角度,再現民國大師的風采,追溯他們春風化雨的人生。

  鑽研學問,大師如何解惑答疑?做人處世,大師如何指點迷津?大師與弟子之間的那些意味深長而又妙趣橫生的交往對後人又有哪些啟迪?這些都能在本書找到答案。

  在中國學術文化源流中,師承關係極為重要。不少大家就是在名師的言傳身教下開始了自己的學術人生,踏上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本書即聚焦于大師與弟子的“師承關係”,相信讀者能從大師的“言傳身教”中獲得做人與為學的養分。

  寫作過程中,大師們對教育的嘔心瀝血,對弟子的牽腸挂肚,以及他們做人之溫厚,做事之謹嚴,都予我“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之感。

  在我,寫這本書,是朝聖之旅,也是取經之路。倘若,日後在教學中,能從大師那裏“偷”得一招半式的“武功”,那就是筆者的福分與造化了。

  權以這本小書向大師致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