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指標最早2月首發

  • 發佈時間:2016-01-22 08:24: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逐步深入,三地的統計數據也將正式邁入共用階段。在昨晚的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會上,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文傑處獲悉,備受關注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已經初步修訂完成,將於2月底、3月初首發。

  公開資料顯示,這份“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指標”包括區域分工、産業發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資源要素、公共服務6個方面,近20項二級指標,40余項三級指標。其中既有能夠反映京津冀三地總的協同發展情況的指標,也有反映三地功能定位及自身發展情況的特色指標。“其中有一項指標是反映三地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的,就是京津冀各自第三産業所佔的比重。”王文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的數據是北京佔比為79.8%,天津超過50%,河北在40%上下,均比2014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首先要對三地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比如協同發展進行到什麼程度,三地經濟結構、産業分佈如何,哪些領域適合率先推進等,這些都需要用數據來説話,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統計的作用會非常重要,可以説將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另有專家認為,統計方面,各自怎麼考核各自的政績,一直是困擾地區之間協同發展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如果能夠把京津冀三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一體化,考核三地的整體發展成果,這樣各個地方可能就少了一點自留地,多了一點整體的利益。

  事實上,今後統計部門也將會根據這一指標體系,按照季度和年度對三地協同發展情況進行監測與分析,並針對産業佈局、節能降耗、要素流動等重要領域、關鍵問題開展專題分析,聚焦協同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難點。

  據了解,早在2014年,指標體系的相關建設工作就已經開始。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多次表態要求通過數據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反映三省市人流、物流、資訊流的情況,並督促京津冀三地統計局加強溝通協調,努力設計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力求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現狀及其變化。“當時北京市統計局主動找到河北、天津兩地的統計局,商量建立這樣一個監測指標體系,得到積極回應後,共同上報至國家統計局。然後成立了由國家統計局、京津冀三地統計部門組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形成了國家統計局督促指導、北京統計局牽頭、三地統計部門共同協作的工作機制。”王文傑表示。

  隨後在去年,北京市統計局編制了首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數據手冊,囊括了2005-2013年三地的主要經濟指標。同時在技術支援上,開發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數據指標平臺,使得三地的數據實現在平臺上的互換。

  王文傑介紹,在指標體系被國家統計局正式批復之後,北京市統計局從今年開始對去年京津冀三地的相關數據進行檢測,首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將於今年2月底、3月初發佈。“這是第一次針對三地協同發展進行檢測發佈的指標,將來三地統計局也會共同發佈此類數據。”(蔣夢惟 張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