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債券違約率大幅上升 投資者保護仍待加強

  • 發佈時間:2016-01-22 01:00: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聯合資信 王檸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違約事件逐年增加,違約率呈上升趨勢。2015年,公募市場有9隻債券發生違約,債券違約率升至0.10%,共16家發行人發生主體違約,有評級資訊的發行人主體違約率進一步上升至0.37%。目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國內總需求不足、産能過剩的問題依舊嚴峻。隨著經濟改革的推進和結構調整的深化,未來債券違約率將有所上升,從私募産品到公募産品,從民營企業到國有企業,從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到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常見券種的違約均有可能出現,債券違約將進一步趨於常態化。

  違約事件的出現,倒逼我國債券市場對違約事件處置的實踐和探索。從債券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對於有增信措施的債券,債權人可以直接通過擔保人代償或是處置抵、質押物獲得賠償。國內債券市場較為常見的增信措施有保證、抵押或質押擔保等,保證擔保以連帶責任保證為主,債權人既可以向債務人求償,也可以直接向擔保人追償。從目前來看,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集合票據主要通過擔保方來代償債券本息,債權人基本可以從擔保方得到代償,損失較小。但若擔保方不履行代償責任,則債權人的利益就可能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對於普通無增信措施的債券,投資者主要可以通過違約求償訴訟和破産訴訟兩種方式來維護權益。進行違約求償訴訟時,債權人可以提起財産保全申請(訴前或訴中),包括查封、扣押、凍結等具體形式,例如“ST湘鄂債”在債券違約後,其受託管理人向法院提請了違約求償訴訟,並對發行人及其實際控制人資産提起訴訟保全申請,公司資産遭到凍結,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債權人的權益,但相對於貸款銀行等其他債權人,這種保護程度有限。當債務人經營狀況仍有好轉的可能性,或是由於短期流動性壓力發生違約的,則債權人或債務人通常選擇破産重整來進行債務處置,如2015年違約的央企天威集團、二重集團,均因無力償付債務主動或由債權人向法院申請了重整,目前二重集團已進入破産重整程式。由於我國破産申請程式繁瑣,司法干預多,執行成本高,破産管理人專業程度不足、選任制度不完善,導致訴訟時間很長。

  我國近幾年才出現實質性的債券違約,在應對違約事件、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經驗不足,存在制度不健全、違約處理機制不完善、投資者自身保護意識較弱等問題,投資者保護制度有待完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