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沈丹陽:貿易救濟調查"雙降"並不意味著貿易摩擦趨緩

  • 發佈時間:2016-01-20 11: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片説明:1月20日上午,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經濟網進行直播,圖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中國經濟網記者吳新竹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0日訊(記者 苗蘇)1月20日上午,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近期中國商務運作情況。針對有記者就2015年中國貿易救濟調查的案件從數量和金額上都呈現“雙降”態勢,是否意味著貿易摩擦對中國的影響是不是已經趨緩的提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回答説,2015年中國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涉案數量和金額確實是都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貿易摩擦對我國的外貿的影響趨緩。>>點擊進入專題

  沈丹陽表示,這一説法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從貿易摩擦的時間跨度來看,其負面影響往往是持續多年。僅以2011-2015年國外對中國發起的案件為例,每年涉案平均金額約110億美元,國外貿易救濟措施一般實施是五年,累計涉案金額約550億美元,而實際上大多數措施的實施期限達到10年甚至更長,這就對中國出口的預期限製作用更為負面。

  第二,貿易保護措施針對的是産品,受到打擊的則是涉案産品相關的整個行業,並進而影響到相關上下游産業的發展。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矛頭主要指向中國産品,這種做法不但減損了其自身外部環境優化的整體效果,也使得中國一些出口企業對拓展國際市場持觀望態度。當前,中國遭受國外貿易摩擦影響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鋼鐵、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産業以及機電、化工等附加值較高的企業,涉及的企業數量很多,貿易摩擦直接影響中國相關産業的就業,也削弱了相關産業的競爭力。

  第三,“替代國價格”等歧視性規則的使用,人為推高了反傾銷反補貼高稅率並加大了中國企業的應對難度,挫傷了中國企業應訴的積極性,這反過來又進一步誘發進口國國內産業提起更多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申請。因此,雖然2015年貿易救濟調查的涉案數量和金額都是有所下降,但並不意味著貿易摩擦對我國外貿帶來的影響在趨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