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CBA三外援制走到十字路口

  • 發佈時間:2016-01-20 07:31:51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賽季CBA,從青島隊整抬由鄧特蒙、哈達迪和哈裏斯組成的“鄧哈哈組合”的四川金強男籃,複製了上賽季青島隊的成功,成為聯盟的超級黑馬。四川隊的強勢也讓CBA三外援規則再次成為一個話題,對這一規則持反對意見者不少。繼前兩天中職籃公司成立之後,中國籃協昨天又宣佈籌備成立CBA聯賽公司。在聯賽改革的關口,傳出了下賽季CBA將取消亞洲外援的消息。果真如此的話,自2008-2009賽季開始施行的三外援規則將壽終正寢,CBA格局也將因此大變,這個聯盟很可能將重新回到強弱分明的時代。

  三外援規則反對者不少

  對於外援,目前CBA的規定是:聯賽後6名球隊可擁有3名外援(包括1名亞洲外援),外援使用規則為4節6人次(對陣沒有外援的八一隊時除外),最後一節不能使用雙外援(亞洲外援除外)。對CBA到底需不需要亞洲外援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好幾個賽季。以姚明為代表的投資人明確提出希望取消亞洲外援。反對者的主要觀點是:亞洲外援的存在壓縮了國內球員的上場時間,不利於培養國內球員。“現在一名外援一場比賽動不動就能拿個四五十分,這不是好事。我們的國內球員是來看比賽的嗎?”一名俱樂部投資人直言不諱地説。意在培養國內球員的CBA規定,比賽第四節只有一名非亞洲外援可以出場,亞洲外援並不受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自相矛盾。一些傳統強隊在面對有3名外援的球隊時越打越吃力,他們也是反對三外援規則的急先鋒。從俱樂部的角度講,取消亞洲外援可以節省開支,讓CBA回到理性消費的軌道上來。

  “過把癮就死”淪為笑談

  如果一支球隊擁有3名外援,那麼註定只能開心一個賽季。根據近年來CBA各賽季的排名情況,在三外援規則推出至今的8個賽季中,吉林隊、天津隊、青島隊有多達6個賽季由於排名較低,成為亞洲外援的老僱主。但尷尬的是,這幾支球隊都陷入了一個尷尬的迴圈:前一個賽季能憑藉3名外援打進季後賽,後一個賽季排名迅速下降。類似的經歷,也曾發生在上海、山西、福建等隊身上。上賽季殺進季後賽準決賽的青島隊,本賽季至今僅排名第13位。上賽季排名倒數第三位的四川金強,從青島隊引進3名外援後目前穩居第二位。一些業內人士已經大膽預測,四川男籃這個賽季註定是“過把癮就死”,下賽季只有兩名外援後球隊將被打回原形。還有人認為,一些俱樂部有投機心理,為了獲得3名外援,經常在常規賽末段選擇“擺爛”。這樣做有違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

  四川男籃呼籲公平公正

  本賽季“鄧哈哈組合”場均砍下74.5分,四川男籃以場均115.6分排名聯盟得分榜榜首,這支球隊神速崛起讓人刮目相看。但全明星賽期間球隊主力孟達表示,擁有3名外援不是四川男籃崛起的唯一原因。要知道,本賽季有5支球隊擁有3名外援,但只有四川隊取得了成功。外援搭配合理、內援引進有度、激發原有隊員狀態,經驗豐富的主教練楊學增也功不可沒。俱樂部投資人周仕強也説:“誰都想培養本土球員,但如今這個樣子,我們也是合理利用規則。”不管是否取消三外援規則,下賽季四川隊都只能擁有兩名外援,俱樂部董事長耿潔昨天告訴記者:“不管籃協推出什麼新制度,只要公平、公正,能促進CBA健康有序發展就好。”對於下賽季是否會花重金去球員市場爭奪當紅內援,以彌補失去一名外援的損失這個問題,金強俱樂部方面表示,現在只想本賽季的事情,“爭取打進四強,下個賽季的球員配備還需視形勢而定。”

  新聞連結

  三外援規則的前世今生

  為了使排名下游的球隊具有競爭力,2008—2009賽季CBA推出了三外援規則:每個賽季常規賽排在第12名之後的球隊,下賽季可以在擁有兩名外援的基礎上再簽約一名亞洲外援,同時這名亞洲外援的出場時間不受限制。隨著2014—2015賽季江蘇同曦和重慶翱龍(現北控水務)成為聯賽新軍,CBA擴軍至20隊,該賽季允許引進亞洲外援的隊伍達到8支之多。本賽季,可以擁有3名外援的球隊被規定為上賽季第15名至第20名的6支球隊。由於上賽季排名第19位的八一隊不能引進外援,因此本賽季擁有3名外援的球隊只有浙江稠州、福建、同曦、四川以及北控5支球隊。

  按中國籃協的設想,亞洲外援的數量將逐步減少,2016—2017賽季、2017—2018賽季,只有後5名球隊有權使用亞洲外援。如果籃協取消三外援規則,那麼亞洲外援的出場時間顯然將受到限制,如果一支球隊引進了一名亞洲外援,那麼他們將只剩下一個外援名額。

  相關新聞

  中國籃協反擊俱樂部聯盟

  就在CBA的18傢俱樂部宣佈成立中職籃公司兩天后,中國籃協昨天宣佈,管辦分離方案已得到了體育總局的批復,中國籃協將牽頭成立CBA聯賽公司,目前擬定的股權分配比例方案是,中國籃協佔30%股份,俱樂部佔70%股份,並將CBA的商務權和賽事推廣權授權給CBA聯賽公司。中國籃協此舉被認為是對自立山頭的CBA俱樂部聯盟的反擊。

  中國籃協聯賽辦公室主任張雄昨天表明瞭籃協對18傢俱樂部自行成立公司的態度:“CBA公司和中職籃公司從法律意義上講沒有什麼關係,俱樂部自行出資成立公司,籃協無權干涉。從改革的目標上講,雙方如果能達成共識,可以協商達成一種合作模式。”很顯然,中國籃協將不會把CBA未來的商務權和賽事推廣權直接授權給CBA俱樂部投資人共同投資成立的中職籃公司。儘管這次中國籃協並未把聯賽的運營權交出來,但張雄表示未來只要政策允許,籃協仍有可能完全撤出,但張雄並沒有就改革的第二步給出時間表,“未來中國籃協也有可能退出聯賽的市場參與,像NBA一樣,籃協從聯賽中完全撤出來。如果國家政策允許,中國籃協也會將實際持有的股份,按當時的市場價格由CBA公司回購。”

  目前負責CBA的商務開發、電視轉播的盈方中國與籃協的合同將在2017年到期,對於急於拿到聯賽經營權的中職籃公司,盈方中國董事長馬國力直言:“籃協不可能把商務權授予他們。籃協肯定會成立聯賽管理公司,CBA改革肯定繞不開籃協。”

  新聞觀察

  先且慢為“限外”叫好

  如何平衡聯賽中本土球員和外援的上場時間?怎麼把握追逐成績和培養年輕球員之間的平衡?這兩個問題一直令中國籃協和CBA球隊苦惱。圈內人士認為,使用外援是一把雙刃劍——外援可以提高CBA的精彩程度,但同時也壓制了國內球員的出場時間,不利於中國籃球培養人才。但在限制外援之前,中國籃協是不是還應該完善其他制度,否則盲目“限外”就容易顧此失彼。

  不少靠外援打天下的球隊總會走出一個急速衝高再急速墜落的曲線,雖然這很浪費球迷的感情,但至少可以讓這些弱隊過一把癮。不能過把癮,就可能永遠都在平庸中過活,球隊的關注度會越來越低。你可以多上新人,不要成績,但這樣的比賽能否吸引球迷還是個問題。票房年年上不去,投資人搞久了也會覺得沒什麼意思。每年總有那麼幾支球隊“擺爛”,這固然跟CBA沒有升降級有關,但他們總得有一個活法,爭不了總冠軍,利用規則爭取獲得3名外援“幫扶”還不行?

  限制外援除了會降低CBA觀賞性、影響聯賽上座率外,還將導致聯盟兩極分化。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大家都只擁有兩名外援,弱隊就將長時間淪為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既然當初推出三外援規則就是為了平衡各隊實力,那麼如果取消這一規則,也不應該造成聯盟格局失衡。CBA一直在學習NBA,人家能通過選秀、球員交易來平衡各隊的實力,但在CBA還沒有這樣的制度。CBA本賽季首次推出大學生選秀制,但由於大學生球員水準太低,且職業體育與校園體育幾乎脫節,如此選秀成了走過場。至於球員交易對CBA來説更是難上加難。人才不流通是CBA的一大頑疾,有些俱樂部寧願隊員枯坐板凳,也不願將其交流到其他隊。在地方體育局的干預下,大多數體制內球員要想轉會太難了,而體制外的當打球員又是鳳毛麟角,即使進入轉會市場,也早就被一些豪門哄搶一空。

  球員資源匱乏的弱隊想引進年輕球員自己培養,也是難上加難。中國籃協規定了一個“5+2”的新秀合同年限,年輕球員還必須代表母隊打全運會,如果不疏通好與該球員所在地方體育局的關係,幾乎是一切免談。如今的CBA轉會市場就是一個畸形的賣方市場,在資源配置嚴重失當的當下,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改革,不做好各種必要的制度建設,只是限制外援似乎只是治標之舉。本組稿件由記者 黃一可 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