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中國經濟成績單的八大看點

  • 發佈時間:2016-01-19 18: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19日發佈2015中國經濟“成績單”。在GDP增速實現“7%左右”預期目標、就業總體穩定的同時,中國經濟結構也出現了明顯的趨勢性變化。中新社記者採訪相關專家,解讀這份“成績單”中的八大看點。

   ——經濟溫和換擋 GDP增速回落至6.9%

  雖然6.9%的全年增速創出近25年來的新低,但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強調“低於7%完全不用大驚小怪”。他認為,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調是一個漸進的數量變化,經濟並沒有發生“突變”。

  潘建成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依然處在上行動力和下行壓力的動態平衡之中。由於這兩方面力量都不是絕對穩定,因此短期波動非常正常。

  ——兩年兩大步 服務業首據半壁江山

  從2013年第三産業首度超過第二産業,到2015年第三産業佔比超過五成,中國第三産業的發展在短短兩年就邁出“兩大步”。

  “未來中國經濟可能更多要看服務業的‘臉色’”,潘建成表示,下階段中國一方面要順應趨勢,引導第三産業良性發展,同時也要讓三産和二産形成良性互動,通過服務業促進工業的發展。

   ——消費成頂梁柱 對GDP貢獻率超六成

  多年以來,過於依賴外需、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受人詬病之處。剛剛過去的2015年,最終消費支出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為66.4%,成為經濟增長頂梁柱。

  雖然這種變化更多是受到外需不振和投資乏力的影響,但是這恰恰顯示了巨大的國內市場賦予中國經濟的韌性。

  ——就業總體平穩 壓力須引起重視

  服務業、消費佔比提升等因素共同書寫出中國經濟在結構調整上的“進”字,而就業數據則勾勒出中國經濟整體的“穩”字。

  2015年,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潘建成提醒,就業是滯後指標,各方需要持續關注就業問題,早做安排。

   ——人口紅利消減 勞動年齡人口縮水

  2015年末,中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創出四年來最大跌幅。

  中國社會科學人口研究所人口與發展研究室原副主任陳劍指出,中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人口下降的趨勢,但徹底扭轉則不大可能。

  ——收入增速回落 但連續兩年跑贏GDP

  2015年居民收入增速雖然較上一年有所回落,但連續第二年跑贏GDP。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這是分配製度逐步調整的結果,決策者越來越強調民生,讓民眾能更多享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

  ——基尼系數連降七年 貧富差距持續縮小

  2015年中國基尼系數連續第七年下降,不過0.462的數值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

  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李實表示,基尼系數持續下降,表明此前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正在發揮作用。此外,中國經濟逐步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也使收入分配差距呈縮小態勢。

   ——過剩行業減産 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在經歷了增速回落後,生鐵、粗鋼、水泥、焦炭等過剩行業的産量絕對值2015年也開始減少。這顯示,在市場環境的倒逼下,一些挺不住的行業已開始主動壓縮産能。

  潘建成表示,由於和GDP以及就業相聯繫,地方要主動做出去産能的決定並不容易。生鐵、水泥等産能的減少,顯示出市場環境對去産能、去庫存的倒逼,外部壓力加之官方力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政策引導,將有效促進供給側改革得到各方認可,提升其推進的速度。(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