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獵鷹九號火箭海上回收試驗再度受挫

  • 發佈時間:2016-01-19 01:29: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王小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17日成功將海洋觀測衛星“Jason-3”送入預定軌道,但在隨後的回收試驗中由於一個著陸支架未能鎖定,整個火箭傾倒在回收船上。該公司備受關注的火箭海上回收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的直播和美國太空網的消息,美國太平洋時間17日上午10時42分(北京時間18日淩晨2時42分),獵鷹九號火箭從位於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按計劃發射升空。發射的整個過程總體而言比較順利,火箭準時發射並按計劃在南印度洋上空將Jason-3衛星送入預定軌道。Jason-3衛星是美國和歐洲政府間一系列衛星合作項目之一,主要用於監測全球海平面高度變化,此外還能預報颶風強度為海上導航系統提供支援。完成任務後,“獵鷹九號”成功啟動緩衝減速裝置,進入回收程式,開始朝停泊在太平洋上的回收船方向下降。之後,火箭第一級似乎已經著陸在了回收船上,但很快其中的一個著陸支架折斷,整個火箭傾倒在回收船上。隨後,該公司確認火箭第一級海上回收失敗。

  SpaceX起初將此次回收的失敗歸咎於火箭下降速度過快。而後在對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火箭著陸速度沒有問題,一個著陸支架未能鎖定導致了傾倒。”

  據了解,此次使用的並非去年在陸地上成功實現回收的“獵鷹九號”改進版,而是早先的v1.1版,也是該系列的最後一枚火箭,推力較新版火箭小,因此回收難度更大。當天海上著陸區域海況較差,浪高15英尺(約4.6米),最高28英尺(約8.5米)。此前SpaceX曾表示,海上著陸的安全標準是浪高10英尺(約3米)以內。有分析稱,此次回收失敗與天氣也有一定關係。

  SpaceX之所以多次嘗試讓火箭在海上平臺著陸,是因為與陸地相比,海上回收擁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一旦試驗成功將縮減太空運輸成本。

  總編輯圈點

  “把火箭送上天,並安全回收再利用”,這是很多航太人的夢想,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這個夢想當之無愧的實踐者。此次海上回收,儘管“獵鷹九號”著陸速度正常,但沒有固定好著陸支架讓這個“老”版本的火箭“瘸了一條腿”,我們不得不遺憾地看到它傾倒的身影,但我們相信這不會阻止馬斯克和SpaceX再次嘗試。畢竟,成功回收火箭,將迫使整個民營航太行業變革,這是馬斯克一直以來的追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