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入局VR風險有多大?
- 發佈時間:2016-01-17 11:14: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新媒體專電(王新喜)目前,越來越多的説法是,2016年將迎來虛擬現實産業的“爆發之年”。據統計數據顯示,已有上千家團隊選擇該領域創業。2015年,各路網際網路大佬開始屯兵VR領域。對於創業者來説,利好消息是,VR創業公司高額融資的消息不絕於耳。
主流VR玩家有哪些?
主流涉足VR的有這麼幾類公司。一是手機公司,目前智慧手機行業普遍面臨著創新的窘境,需要新的概念與盈利模式以及探測方向,比如三星、小米、華為。
另外一類公司就是本身的核心業務面臨著困局與危機,急需新的業務來幫助自己轉型或者探索新的盈利點,比如HTC。
還有一種是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它們更多是基於生態佈局的需要,比如各路大玩家已開始佈局VR。騰訊、百度、小米,樂視紛紛搶灘。而樂視與小米依然是借VR充實生態打法,但生態模式效果還有待檢測。
最後一種就是創業公司。目前圍繞VR産業鏈,各個細分領域均涌現出了一大批創業者。據説由於巨頭紛紛入場,在創業者聚集的中關村,位於北京上地的中關村虛擬現實空間正式落成,志在培育虛擬現實行業的創業環境與生態圈,眾多虛擬現實項目已進駐。在國內的虛擬現實市場上,不同VR産業鏈的各種産品領域都開始有創業公司介入。
VR創業會有多難?
目前,國內不少技術儲備不足的大公司更傾向於通過資本手段進入VR領域,目前包括小米、騰訊、樂視等巨頭雖然在VR都有佈局,但在硬體、內容還是底層都尚未系統化。這也源於行業標準尚未確定,雖然微軟、Facebook、新力、三星等企業在這一領域已經耕耘較長時間,但基於整個VR産業鏈標準的推進依然乏力。
另外,無論是頭戴式移動VR終端,還是PC或遊戲主機輸入的“頭盔”式VR終端,都需要解決圖形圖像支援技術或多媒體演算法,也需要計算速度很強的晶片來驅動用虛擬影像設備虛擬出一個能夠足以欺騙大腦與和意識反饋互動的影像,但目前來看,VR産業從這方面的技術依然尚不成熟。
在美國,VR技術含量高,因此價格也相對昂貴,進入消費市場有一定難度。但在國內則是另一種景象,各廠商對VR産品沿襲的依然是智慧手機行業的那一套打法,先用低價普及用戶,比如以價格低廉的“眼鏡盒子”做前鋒,然後再吸引用戶購買更高級的頭盔和一體機。
主打低價策略真的好嗎?
根據相關業界人士的數據透露:目前國內市場上,已經有幾百個不同形態的VR“眼鏡盒子”産品,主流價格在一百到幾百元之間。另外,有許多僅需30元就能用透鏡和硬紙板就做出來的簡易VR設備産品。而暴風就一直將旗下VR設備魔鏡定在99元的價位,各初創公司的推出的“眼鏡盒子”的售價普遍在300元以下。許多VR頭盔價格也在200元左右。
總體來看,主流企業都在打低價牌吸引用戶,美其名曰為普及用戶的體驗。但在這種思維主導下,各種“山寨”頭盔和粗製濫造的遊戲開始多了起來,國內,大大小小的硬體生産商已有百餘家,許多公司研發幾個月就推出産品,多數主打低價位搶用戶搶市場,而在産品打磨上並未體現技術優勢。
目前,很多業界人士都提到了頭盔類VR産品的共同問題就是眩暈感、清晰度及延遲等技術方面的體驗問題尚未解決,許多産品都沒達標。與國外相比,國內在這些問題上的解決技術尚存在差距。強烈的眩暈感也導致使用時間的大幅縮短,也極度影響用戶體驗。
創業公司會成為試錯棋子嗎?
虛擬現實硬體領域産業鏈並未完善、硬體産品技術與沉浸式的體驗缺失、行業標準尚未確定,內容缺乏、市場需求與盈利模式尚待挖掘。巨頭型公司則希望借助VR的概念試水一輪,看能不能在自有的平臺、生態上加上點新的概念與玩法,將自身的資源與平臺優勢平移到這個領域,成功了固然通過新的業務給資本市場帶來想像空間,即便失敗,也只是一次試錯,核心業務並無損傷。
目前基於技術和市場環境並不成熟的考慮,都表示針對手機的移動VR以及一體機方案在2017年第3季度才會推出。而技術與市場環境不成熟這一點很好理解,比如基於手機的移動VR面臨的困局是Android系統機型多,交互標準與SDK標準均未形成。
即便是Oculus、新力在VR領域耕耘多年,至今仍未拿出震撼性的消費級産品。也有業內人士透露,儘管VR遊戲數量已多達幾百種,但大部分都還處測試階段,沒有殺手級遊戲出現。在平臺商,遊戲開發商以及專業的VR渲染方面的産業鏈條依然不完善。
所以,巨頭邊走邊看,推著創業者做開路先鋒,承擔前面的風險,自身在後面邊觀察邊佈局。有業界人士指出,國內VR創業主要還是資本導向,資本要什麼,就做什麼。但業界未透露的是,一旦時機成熟,資本方背後的巨頭則可能會將平臺、資本、技術、團隊全力推進。
也就是説,創業者可能會成為資本推動試錯的棋子,一旦VR産業在某個細分領域呈現爆發的苗頭,巨頭可能會迅速跟進,而缺乏核心競爭力與技術優勢的創業公司或將在巨頭資本、技術、資源滿載的戰車瘋狂推進下被碾壓。這裡面,O2O創業領域有前車之鑒,眾多失敗者纍纍屍骨的背後,則是巨頭資本戰車瘋狂推進之後的全面戰爭。
VR的春天還有多遠?
VR産業是技術為王。但現實是,踏踏實實做研發和技術儲備的創業型公司少之又少。中國的VR創業,真正需要投入的不是軟體補貼硬體的生態戰略,而是基於VR領域做一些創造性的産品。而沒技術、沒資源、沒資金的創業公司,想要在這場戰鬥中得以生存的幾率相當渺茫。
小玩家有想法和創意,也會玩概念,但是沒有風控能力,由於本身技術資金的局限,往往在産品的研發與設計方面掉鏈子。它們的所謂成功,更可能會因為恰恰可在巨頭對抗賽事中,成為某一方巨頭進軍VR産業發動代理人戰爭的一顆棋子,VR領域更可能會迅速蛻變成一場巨頭的戰爭。
某種程度上説,如今創業者與巨頭都熱捧的VR概念,跟此前創業者瘋狂撲向O2O創業景象何其相似。VR的火爆,是當前許多巨頭尋求新的增長點的一個探索領域,創業者更需要一些理性思維來看待其中的泡沫,它的春天目前來看還很遙遠。(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鈦媒體供稿,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