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村落保護:讓城市鄉村各美其美

  • 發佈時間:2016-01-15 09:01: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住鄉愁·2016首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專家縱論傳統村落功能與價值,鄉村不要向城市看齊,防止以城代鄉同質化——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古詩裏描繪的鄉村畫面,也是今人情牽夢縈的故土家園。

  古村落被建築學家喻為“空間説書者”,一個院落、一座廟堂、一方戲臺、一片風水林,都是人們心靈深處鄉愁的寄託。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傳統村落來不及等到人們緩過神來,已被並村拆遷;或無序新建、翻建;或人去村空,荒蕪凋敝;或一些公路鐵路項目對村落“開膛破肚”,失去村落原有人情風貌。

  如何才能保護並激活傳統古村落,留住鄉愁?1月10日,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主辦、CCTV-7《鄉土》欄目承辦的“記住鄉愁·2016首屆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領域專家、學者以及古村落守護者參會,分享經驗、把脈建言。專家提出:傳統村落是不斷增值的綠色高端資源。城市景觀不應在村莊中出現;讓鄉村向城市看齊、以城市為美的取向,是非常愚蠢的。要從根子上把錯誤觀念拔掉,樹立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互補協調發展理念,防止以城代鄉同質化。

  “鄉愁”變成“愁鄉”:

  10年銳減110萬個自然村

  據官方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4年,中國自然村由363萬個減至252萬個,10年銳減110萬個自然村。古村落人口流失,導致傳統建築無人維護,傳統文化無人傳承。

  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痛心地發問:“古村落已經遭遇數次破壞,城鎮化浪潮之下,新房子一排一排蓋起來,古村落還剩下多少?追憶鄉愁已變成了‘愁鄉’。我們失去了太多,現在留下來的精華村落如何保護非常關鍵。”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説,保護古村落就是留住鄉愁。鄉愁不僅僅是文化上詩意的描述,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精髓。村莊積累了大量文化遺存和農副産品,“一村一品”的農副産品也是鄉愁的濃縮。一旦村莊沒有了,村莊包含的祖先文明都沒有了。

  “必須深刻認識傳統村落的功能。”仇保興説,傳統村落是維持傳統農業迴圈經濟特徵的關鍵。農村崇尚自然。樹林、農舍、小橋流水、庭院經濟、民俗文化,這些都是形成農家樂、鄉村遊等新型産業的基礎。

  傳統村落還是國土安全的重要屏障,特別是邊境地區的傳統村落對於國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仇保興認為,未來20年,我國城鎮化仍然會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抓緊摸清傳統村落的基本情況,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避免因錯誤的觀念、短期的開發利益而破壞傳統村落,是一項十分急迫的工作。

  呼喚文化自覺:

  古村落保護貴在傳承文化

  古村落保護需要公眾的文化自覺。中國哲學講“陰陽平衡”,不可陰陽不濟。城市和鄉村也是一對陰陽互補的關係。鄉村與城市不同,特色鮮明,陰陽相濟,城裏人才喜歡往農村跑。倘若鄉村與城市都一個樣了,就是陰陽不濟,就成了“同性戀”啦。因此,農村規劃和整治中,“片面理解城鎮化,盲目撤並村莊、盲目對農居進行統一改造”的錯誤觀念必須糾正。

  古村落有民族的魂、文化的根。保護古村落,絕不僅僅是留下一個個村莊、一幢幢民居,相較于物質空間,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專家學者更為關注的內容。

  浙江工業大學和山堂藝術設計與文化遺産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以棟認為,古村落中的文化基因可以隨著現代生活的變化而健康地生長。古村落物質的房舍、住宅、院落、古井、墳地等固然重要,而發生於這些物質的存在中的記憶、習慣、儀式、信仰等傳統則更加重要。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非遺保護專家田青説:民間文化培育塑造了民眾的精神之“根”與“魂”。古村落保護的不是空殼子,而是古村落中活生生存在的、可以觸摸感受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看戲、唱民歌、過傳統節日、民間信仰、美食製作手藝等,這些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仇保興強調,傳統村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村落保護要堅持生態、生産、生活功能和空間的有機混合;保持鄉村生態迴圈;傳承鄉土文化;制定鄉規民約,保護傳統風貌。

  創新保護模式:

  把利益更多留給村落居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政府間委員會諮詢機構、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陳平認為:“鄉村旅遊的快速崛起,一方面反映了經歷工業化文明衝擊之後,城市居民對傳統鄉村生活方式的嚮往與回歸;另一方面,也顯示了鄉村傳統文化的原有價值和吸引力。鄉村生活單純而寧靜,符合現代人們希望尋找安寧和鄉土記憶的心態。”

  魏小安認為,這些年古村落得到了重視,普遍開發旅遊,也見到了效益,其中一部分形成了品牌。旅遊利用是古村落保護的重要促進手段。

  廣東省旅遊局規劃統計處副處長陳衛東帶來了廣東鄉村旅遊發展的成功案列:江門市開平碉樓村落政企互動開發旅遊,打造成珠三角的周莊,實現鄉村文化遺産保護與經濟效益共贏。

  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黨支部書記諸葛坤亨介紹了古村落保護經驗,該村實行“文物保護管理所+村委會+旅遊公司+村民”模式,責權利明晰,村民既是股東,也是古村落保護的受益者。

  仇保興舉皖南的西遞、宏村為例,古村落旅遊門票收入、房屋出租、農産品銷售都成為當地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其收入在農業收入10倍以上。

  孫以棟則表示,旅遊開發對於古村落髮展的作用有利有弊,過度旅遊開發會使古村落的文化“變味”,競爭同質化,甚至拆真建假,帶來破壞。

  專家呼籲,要為古村落保護提供持續公益支援。把利益更多地留給村落居民,服務村民自我發展,重建村民的自信心。重要的是恢復農民與土地的情感,讓一些農民樂意回到村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