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陜西人更願意把錢存銀行

  • 發佈時間:2016-01-15 04:32:30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 王昕)雖然我省的居民消費水準在大幅度提高,但進入經濟新常態後,消費的“短板效應”日益顯現,人們也更願意把錢存在銀行。昨日省統計局發佈的調查報告建議,應該大力培育消費新熱點,促進消費結構轉型,從而讓消費持續“熱起來”。

  消費需求進入新階段

  “短板效應”日益顯現

  數據顯示,陜西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在2004~2013年的10年間基本持平,維持在36.0%左右,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42.4%下降到31.8%,達到國際公認的相對富裕標準。這表明居民生活水準在大幅提高,已經從早期的溫飽需求、安全需求過渡到了更高的精神文化層面,廣大居民可以通過“任性”消費來提高生活水準幸福指數,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但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後,消費行為發生了顯著變化,模倣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消費行為的轉變,必然帶來消費增速、結構、熱點、動力和政策的相應變化。從消費的經濟貢獻看,“短板效應”日益顯著。陜西居民消費佔GDP比由2004年的75.5%降至2013年的70.4%,同期政府消費佔比則由24.5%提高至29.6%。可見投資對消費、政府消費對居民消費兩大擠出效應表現明顯。

  居民更願意把錢存銀行

  即期消費需求不足

  消費和儲蓄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居民儲蓄率過高必然會抑制消費,造成即期消費需求不足。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居民支出預期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大。現階段,住房、醫療、養老、教育等制度改革,使國家和企業用於福利方面的補貼逐年減少,個人承擔的部分增大,從而使居民預期支出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降低,增加儲蓄成為大多數居民的必然選擇。

  數據顯示,2004年~2013年,我國城鄉居民儲蓄意願強烈,人民幣儲蓄餘額年均增幅15.8%,陜西人民幣儲蓄餘額年均增幅更是高達17.1%;收入增長緩慢加之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人口逐步老齡化導致消費傾向走低。2004~2013年期間,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由76.2%降至66.9%,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維持在74%左右;陜西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由83.2%降至73.0%,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由86.7%升至88.0%。

  不斷挖掘消費潛力

  讓消費持續“熱起來”

  統計部門建議,想要讓消費持續“熱起來”,不能僅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長期來看需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稅收體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同時,優化供給結構,擴大有效供給。

  企業應該認真調查研究,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居民消費升級的要求,生産適銷對路的商品。

  擴大省內消費,必須要積極培育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轉型。

  此外,還應該不斷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目前,市場消費熱點不斷轉化,消費結構呈現多層化的新特點,對迅猛發展的紅色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度假旅遊以及各種文化休閒娛樂活動等閒暇服務消費,應加大投資力度,降低服務性消費成本,提高服務消費水準,鼓勵和吸引居民擴大服務消費。陜西農村人口眾多,消費市場方興未艾,大有可為,因此要制定鼓勵政策,培育和引導農村居民的消費意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