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經觀察:歐盟為何糾結于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 發佈時間:2016-01-14 17:01: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布魯塞爾1月14日電? 財經觀察:歐盟為何糾結于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新華社記者趙小娜 梁淋淋 孫奕

  歐盟委員會(歐委會)13日推遲決定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表示將在今年下半年給出正式意見供成員國討論通過。

  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一些歐洲領導人也支援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那麼,歐盟還在猶豫什麼?它面臨哪些選擇?

  利益考量或影響決定

  歐委會第一副主席弗蘭斯·蒂默曼斯13日表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攸關歐盟的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前景,歐盟委員會需要從各個重要角度進行全面評估,尤其是對歐洲就業市場的影響,歐委會及其下屬機構還需要幾個月時間收集相關數據,正式意見將於今年下半年提出。

  要在今年年底之前走完所有法律程式,時間已非常緊迫。專家認為,不排除歐盟想借此增加與中國談判籌碼的可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歐盟在這個本應順理成章的問題上大費周章,實際上是想在市場準入、政府採購等方面“開價”和“要條件”。

  此外,産業協會長期遊説的主要對象——歐洲議會也連續發出很多非理性的聲音,成為歐盟給予中國正面回應的“絆腳石”。部分歐洲議員被一些利益集團綁架,宣稱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導致大量廉價中國産品充斥歐洲市場,給歐盟國內生産總值造成最少1個百分點的損失,有350萬個工作崗位會因此流失等。

  還有部分議員認為,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會“得罪”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貿易夥伴,對美歐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産生不利影響。

  歐盟面臨四種選擇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規定,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傾銷幅度的確定可以不以中國的實際成本數據為依據,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即“替代國”做法。該條款的適用期限是15年,將在2016年12月11日失效。

  歐盟現行規定與世貿組織條款相似,要求中國必須證明其達到了市場經濟地位的5個標準,才能適用歐盟對傾銷幅度的計算方法。

  關於是否在世貿組織條款到期後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洲議會今年初發佈的分析報告中列舉了歐盟面臨的四種選擇:

  其一,自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停止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援引“替代國”數據的做法。

  其二,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不改變現有“替代國”做法。報告中指出,歐盟機構的法律部門此前已經警告此舉將導致歐盟必須與中國“對簿公堂”,此外,歐盟最終將承受嚴重的經濟損失,也將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

  其三,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結束“替代國”做法。報告建議,如果選擇這種做法,歐盟應該儘快與中國磋商,為現有反傾銷措施在2016年底以後如何實施商定具體方法和程式。

  其四,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在2016年12月以後的反傾銷案件中,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採取可反駁的推定。報告建議,對中國的一些産業和領域尤其是國有産業免除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在反傾銷案件中可以恢復使用替代國價格或成本。

  事關中歐經貿大局

  專家認為,歐盟需要從雙方經貿大局出發,著眼于長遠,儘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根據歐委會13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歐盟目前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手段正在執行中,佔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歐盟對華反傾銷案件涉及的主要産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歐盟相關産業的就業工人總數約25萬。而此前,歐委會的研究報告顯示,對華出口僅在2011年就為歐盟創造了約300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經濟室主任陳新對記者説,儘管市場經濟地位只是涉及反傾銷的一個狹義概念,但這樣一個小細節反映了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的尊重問題。如果歐盟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説“不”,無疑會在多邊貿易體系中造成負面影響,挫傷中國等成員發展多邊貿易的積極性。

  陳新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幾年了,在學習和遵守多邊貿易規則上進步非常快,得到世界公認。近年來,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如紐西蘭、澳大利亞等都相繼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極大地推動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關係發展。

  王義桅也表示,歐盟目前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具有高度互補性、互惠性的中歐貿易關係發展迅猛並且日益密切,不應該讓“雜音”蒙蔽發展的主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