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院子雖然老 住著十分好

  • 發佈時間:2016-01-14 06:35:21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00萬元改造50個老舊院落,不搞花架子,重在院落功能完善

  □本報記者 陳四四

  1月4日下午,彭州市天彭街道東南市街50號院,66歲的吳桂菊和老鄰居一起坐在新建的活動室裏打麻將。“以前我們都不怎麼下樓,尤其是下雨天,到院子走一趟滿腳都是泥。”吳桂菊説,自從院子改造後,下樓就有活動的地方。

  東南市街50號院是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房屋,有20戶人家,老年人居多。2015年,彭州市將其列入老舊院落改造計劃,重修院落道路、新建活動室、安裝健身設施,贏得居民交口稱讚。像東南市街50號院一樣發生變化的,在彭州還有49個老舊院落。

  住得舒心改造提升注重功能完善

  2015年初,成都市提出開展“四改六治理”專項行動,老舊院落改造是其中之一。彭州確定50個改造目標任務,整合出財政資金2000多萬元,于當年4月開始啟動老舊院落硬體改造。

  彭州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是牽頭單位,副局長劉曉峰介紹,在前期摸底調查中,他們發現老舊院落大多居住環境差,總的可概括成一句話,“路不平、燈不亮、管不通”。面對不多的改造資金,彭州把改造重點落在院落功能完善上。“現在好了,小區裏到處乾乾淨淨的,自行車、小汽車都有了停放的地方。”70歲的邱志全是銀杏春天小區管委會主任,他指著小區門前墻上的照片對記者説,“我住了10多年,臟、亂、差這三個字就是小區以前的樣子。”在東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彭勇帶隊徵求意見時,邱志全代表大家提出:要改造管道,實現雨污分流;要修建花臺,搞好小區綠化;要規劃停車位,讓車輛有地可放……彭州市城鄉規劃和建設局把群眾訴求和改造標準相結合,列出銀杏春天小區的改造項目並上墻公示,群眾通過後再派工程隊進場施工。“我全程參與了意見和監督,改造後大家都説好。”

  群眾訴求與改造標準結合後,每個老舊院落改造的內容都有些不同。如小南街24號院,把利用率不高的空地建成活動室,既滿足住戶打乒乓球的需要,也解決了自行車停放的問題;躍煤小區實現了水錶分戶,管線序化規整……

  “每個老舊院落的功能都得到完善。”劉曉峰説,這是一次立體化改造,管線從天入地,樓道粉刷、屋頂加固防水,安裝門禁系統、監控設施等。

  住得放心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在彭勇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東大街社區物業服務中心。中心只有20多個服務人員,卻管理著社區14個小區,其中12個是去年剛改造完的老舊院落。“改造老舊院落是第一步,改造後管理好是關鍵。”天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執剛告訴記者,成立僅8個月的東大街社區物業服務中心,是彭州進行小社區大服務的探索,也是彭州老舊院落改造的亮點之一。

  據介紹,社區物業服務中心由政府出資,成立後自行運營自負盈虧。與物業管理公司不同,社區物業服務中心以掌握老舊院落資訊、收集群眾訴求為主,同時拓展維修、保潔、保衛等家政服務。

  銀杏春天小區就由該中心進行管理。邱志全説,物業費降了,服務品質還好。在服務中心指導下,小區管委會順利收取停車費,這筆費用正好用來維持小區日常維修,不必動用維修基金。

  前不久,北大街社區物業服務中心也成立了。“兩個中心可輻射50個改造好的老舊院落。”徐執剛説。

  老舊院落還成立了自治組織,對老舊院落進行管理。102號院門衛徐志順50多歲,是由小區自治組織聘請的,也是小區住戶。“24小時值班,還要打掃小區衛生,每月收入1800元,比過去蹬三輪車好多了。”

  編後

  如何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的心坎上?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是關鍵。彭州投入2000多萬元改造50個老舊院落,資金不多、工程量大,卻贏得群眾的好評。究其原因,就是抓住了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在改造中不大包大攬、大拆大建,重在解決實際問題,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由小見大,如果各級政府在做出決策前,能抓住百姓最關心的實際問題,一個一個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和合適的政策,那麼何愁沒有辦不到百姓心坎上的民生實事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