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按能打仗打勝仗要求闊步前行

  • 發佈時間:2016-01-14 06:27: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把握天下大勢,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鮮明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一重要戰略思想。

  強軍目標的核心是能打仗、打勝仗,強軍目標之“強”,説到底是打贏能力強,是戰鬥力強。習主席以強烈的使命擔當,高瞻遠矚地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設、抓準備,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善舉綱者萬事遂,善謀勢者機可期。

  強軍之要,要在標準。習主席深刻洞悉世界軍事風雲變幻,高屋建瓴地將戰鬥力標準明確定位於軍事領域“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標誌著黨對軍隊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標誌著黨對軍事實踐規律的探索達到一個新水準。

  “唯一的”“根本的”這個雙重定語,就像一條經線和緯線,標定出戰鬥力建設在強軍興軍征程中的歷史方位;就像一條橫軸和縱軸,確立起戰鬥力標準這個衡量部隊一切工作的時代坐標。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3年來,全軍和武警部隊全面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瞄準這一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把戰鬥力標準牢固立起來,踏著能打仗、打勝仗的催徵鼓點,闊步前行。

  一支軍隊的胸襟,決定著一支軍隊的命運。一支軍隊所向披靡,不僅在於演兵場上掀起的塵沙硝煙,更在於內心深處升騰的信仰火炬——

  思想大發動:聚焦打仗掃除“醉太平”積弊

  2015年11月27日,一條“中國軍隊開啟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大幕”的電訊稿迅速傳遍世界,一時海內外熱議,軍內外矚目。

  逐字逐句學習理解習主席關於改革的重要論述,堅決擁護改革積極投身改革的全軍官兵對強軍興軍戰略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經天緯地,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行恢宏的戰略擘畫,這一擘畫的主色調就是——戰鬥力標準!

  2016年1月11日,習主席在接見調整組建後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時指出,軍委機關要把謀打贏作為最大職責,強化隨時準備打仗思想,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要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用是否有利於生成提高部隊戰鬥力來檢驗工作成效。

  改革從領率機關改起,轉變職能從“頭”上開始,令人沒想到!全軍官兵被領袖的雄才大略、寬廣眼界和一以貫之抓戰鬥力建設的精神深深折服。3年來,“戰鬥力標準”這一熱詞已經深深銘刻在腦海中!

  官兵們難以忘記,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以來,在一個個重要會議上,在一場場視察調研中,在一次次座談交流時,習主席反覆強調要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

  “要始終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

  “軍隊建設各項工作,如果離開戰鬥力標準,就失去其根本意義和根本價值。”

  “要堅持用戰鬥力標準衡量和檢驗改革成效,使各項改革同軍事戰略方針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來。”

  ……

  一個個重要指示、一次次深刻教誨,不僅在演兵場上捲起陣陣沙塵硝煙,更成為全軍官兵思想深處升騰不竭的信仰火炬。

  “戰鬥力標準是什麼?”“戰鬥力現狀怎麼看?”“戰鬥力建設怎麼辦?”2014年新年伊始,一場“頭腦風暴”席捲軍營。“風暴眼”就是“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從年初的全軍大討論,到歲尾的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戰鬥力標準”一詞,被全軍官兵反覆“咀嚼”。

  越是樸素的真理,越需要通過討論揭示其深刻內涵;越是重要的理念,越需要通過辨析彰顯其現實意義。

  2014年3月,按照軍委統一部署,原總政治部下發《關於深入開展戰鬥力標準大討論的通知》。上至領率機關、下到基層班排,上至軍委領導、下至普通一兵,層層對照檢查,人人全程參與,其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影響之深,無異於又一次“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

  軍委領導對大討論活動非常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下部隊調研親自參加討論交流,親自了解情況、指導推動。原總政治部結合下發年度教育意見、召開全軍宣傳部長會議進行部署,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加強跟進指導。各大單位普遍利用黨委會、政工會研究部署,結合實際制訂實施計劃。部隊各級領導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調研指導,對接明天戰爭、對接部隊任務、對接個人崗位,擦除思想上的銹蝕,清除了一些多年“盤踞”在官兵頭腦深處和部隊建設實踐中的沉疴頑疾,推動大討論向縱深推進。

  ——這是一個明辨是非的過程。廣大官兵在大討論中充分認識到:只想在部隊舒舒服服地過日子、悠悠哉哉地混日子,只想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只想把部隊管住不出事就行,只想綠化美化不想實戰化,只想“當兵兩三年、平安把家還”……這些不打仗的“醉太平”思想,害莫大焉。

  ——這是一個搜尋問題的過程。演兵場上訓為看、演為看、考為看,政治工作游離中心任務,自我迴圈、自我檢驗、空忙空轉,以觀摩會標準、安全標準、“亮點”標準、單純業務標準代替打仗標準,與訓練爭時間、爭空間、爭資源,分散中心、衝擊中心、干擾中心、偏離中心……這些背離打仗的頑疾被曝光、根源被深挖、問題被剖析。

  ——這是一個轉化落實的過程。在戰鬥力標準這把“鐵尺子”度量下,“打不起來、輪不上我”的戰備觀,“重顯績、輕長遠”的政績觀,“危不施訓、險不練兵”的安全觀,“守攤子、過日子”的事業觀,“走過場、跑龍套”的訓練觀,“貪圖好看熱鬧、只求領導滿意”的標準觀等不良傾向、和平積弊、思維定勢漸漸失去市場,居安思危、枕戈待旦的憂患意識進一步強化,接力傳棒、功成不必在我的建設理念進一步確立,真難嚴實、真抓實備的訓練作風進一步形成,通達知變、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進一步發揚。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習主席語重心長地指出:當兵就是要打仗,這就像工人要做工、農民要種田一樣,打仗和準備打仗是軍人的天職。經過戰鬥力標準大討論這場思想深處的洗禮,全軍官兵凝聚這樣一個共識:軍隊的舞臺在戰場,軍人的價值在沙場;軍裝一天在身,就一天也不能忘戰;鋼槍一天在手,就一刻也不能鬆懈。

  燈越撥越亮,理越辯越明。3年來,習主席親自推動的這場軍事思想領域的大發動、大解放、大掃除,正在全面推動我軍軍事實踐領域的大變革、大轉型。

  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一支不能實現向新型能力跨越的軍隊,註定難以有效履行“實戰”和“威懾”雙重使命任務——

  能力大對表:“勝戰之問”拷問全軍

  2015年12月31日,北京,八一大樓。

  我軍現代化建設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宣告成立。

  在這一註定要載入人民軍隊史冊的日子裏,習主席向陸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透過主席訓詞,人們看到的是領袖對這三支部隊新型能力模型的勾畫:陸軍要“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火箭軍要“增強可信可靠的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加強中遠端精確打擊力量建設,增強戰略制衡能力”;戰略支援部隊要“高標準高起點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

  透過主席訓詞,人們將歷史時空前伸和後延,領略到的是領袖對我們這支軍隊戰鬥力建設的期冀,對中國軍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中寄予的厚望。

  戰鬥力標準,説到底是能力標準;戰鬥力建設,説到底是能力建設。

  3年來,習主席先後多次在中南海勤政殿和八一大樓,親自同新提升的軍以上領導幹部進行談話。談話中,“提高打仗能力”是習主席反覆提出的要求和期望。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念茲在茲“打仗能力”的背後,是領袖對國際形勢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當前,世界正處於大調整、大變革時代,各種風險挑戰增多。習主席以宏闊的戰略視野告誡我們,要高度警惕國家被侵略、被顛覆、被分裂的危險,高度警惕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被破壞的危險,高度警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被打斷的危險。

  三個“高度警惕”,如同三把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在軍內一次重要會議上,習主席這番話如黃鍾大呂,振聾發聵。

  這三個“能不能”,是我軍戰鬥力建設必須回答的勝戰之問。

  這三個“能不能”,時刻在拷問:我們離能打仗、打勝仗的核心要求有多遠?

  “國家大柄,莫重於兵。”全軍官兵深刻領悟領袖之憂、之慮,一場關於戰鬥力標準大討論、大對表活動,迅速在全軍部隊轟轟烈烈展開。

  這是一場全軍官兵全員參與的能力大對表——

  上有統帥之憂:“我軍現代化水準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準相比差距還很大”“我軍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幹部指揮現代戰爭能力不夠”。

  中有指揮員素質之短:有的對資訊化戰爭研究不深,對剋敵制勝的招法琢磨不多;有的重大演訓任務説不上話、插不上手、使不上勁;有的離開了“拐杖”,就不知道從何下手……下一場戰爭的“指揮棒”不會配發,部分指揮員的“五個不會”,是習主席高度關注的打仗“短板”。

  下有單兵體系之慮:現代戰爭,打的是資訊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製勝,任務分工越來越精細、能力要求越來越精準,每名單兵、每個崗位、每台裝備,都是資訊網路中的重要節點、戰鬥力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要打贏現代戰爭,必須擁有“體系之勇”“資訊之智”,把每名官兵練成戰鬥系統的“標準化構件”。

  這是一場結構重塑的能力大對表——

  長期以來,我軍實行的作戰指揮與建設管理職能合一、建用一體的體制,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軍隊專業化分工的要求,難以適應資訊時代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特別是領率機關臃腫龐雜、作戰指揮職能不突出、聯合作戰體制不健全,已經成為制約我軍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最大體制性障礙。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主席親自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親自調研、親自決策部署、親自指導推動,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戰鬥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軍隊活力。

  這是一場行動迅速的能力大對表——

  “懂了的就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習主席在一次重要會議上明確要求軍隊各級領導不要做蘇聯話劇《前線》中的戈爾洛夫。

  一個“懂”字重千鈞,一個“做”字抵萬金!

  習主席的殷殷囑託,迅速化為全軍官兵的自覺行動。

  2014年12月,經習主席批准,中央軍委頒發《關於努力建設聽黨指揮、善謀打仗的新型司令機關的意見》,要求探索建立參謀崗位任職資格制度,創新參謀培訓模式,拓寬參謀進出渠道,努力建設能夠擔當強軍重任、適應資訊化局部戰爭指揮要求的專業化參謀人才隊伍。

  2015年3月,原總參謀部頒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戰役戰術訓練的意見》,將解決“五個不會”寫入全軍性法規;4月,全軍展開長達半年之久的跨區基地化對抗訓練,重點解決“五個不會”問題。

  用戰鬥力標準的“鋼尺子”量長短,量出了練兵打仗的緊迫感,量出了戰鬥力建設的加速度。放眼全軍,各大單位圍繞提高打仗能力上演連臺好戲。

  ——海軍堅持把組訓參訓作為第一責任,指揮員特別是軍以上指揮員到訓練場、教戰訓法、當示範員蔚然成風;

  ——空軍扭住制約空軍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問題,在轉觀念、強素質、改模式、建系統等戰鬥力基礎建設上取得一批開創性成果;

  ——火箭軍用“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拷問警醒,反思差距,強化部隊全神貫注抓戰鬥力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

  ——北京軍區專門為首長機關研究制訂軍事訓練計劃和考核標準,“練軍事素質、強打仗本領”成為對各級領導和機關幹部的硬性要求。

  ——廣州軍區從首長機關、指揮員抓起,強化指揮技能訓練、創新戰法研練以及指揮謀略訓練;

  ——武警部隊堅持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核心需求為導向,突出遂行執勤處突核心能力建設。

  ……

  能力之痛是根本之痛,能力差距是致命差距。一支不能實現向新型能力跨越的軍隊,是難以有效履行“實戰”和“威懾”雙重使命任務的。

  中國軍隊知恥而後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意志,按照習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勝仗指示要求,在新型戰鬥力建設的道路上突飛猛進。翻開2015年5月公開出版的《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可以清晰看到,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逐漸探索構建起與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相適應的“能力框架”和“素質模型”,使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得以具體化、標準化、規範化。

  龍頭怎麼擺,龍尾怎麼甩。領導幹部衝向哪,官兵就會跟向哪。牢固樹立戰鬥力標準,黨委首當其衝要立起硬杠杠、拿起指揮棒——

  強勢大推進:以上率下黨委引領

  表率就是擔當,行動就是引領。

  擔起中央軍委主席重擔,習主席對新一屆軍委班子深情地説:“我們一定要時刻以黨和人民為念,以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念,以國防和軍隊建設為念,夙夜在公,恪盡職守,全力做好工作,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決不辜負全軍廣大官兵的期望。”

  一個“全力”,道出了統帥的使命與擔當;一個“夙夜在公”,映照著統帥風塵僕僕的身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率先垂范,足跡踏遍全軍部隊。在破浪航行的戰艦上,他登甲板、進艙室,深入戰位了解訓練;在炮聲隆隆的演兵場上,他上戰車、入班排,觀摩實兵實彈演練;在滴水成冰的戈壁灘上,他迎著朔風,視察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內蒙古邊防,他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走進三角山哨所,仔細察看執勤設施和內務設置,他動情地對執勤哨兵説: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勤站崗……

  統帥身體力行,産生強大示範效應。全軍官兵向習主席看齊,向中央軍委領導看齊,練兵備戰、謀戰思訓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新春佳節,神州大地,座座軍營。警報聲蓋過爆竹聲,一場場緊急拉動演練驟然打響,讓人驚訝的是,快速穿戴裝具奔赴指定戰位的,竟全是各級黨委班子成員和首長機關人員!

  如今,這一幕已成為尋常一幕;這一衝鋒姿態已成為尋常姿態。縱覽全軍,從空中第一跳、第一飛到陸地第一槍、第一炮,再到水中第一潛、第一艇……實戰化演兵場上,處處都是領導幹部打頭陣、做示範的身影,“部隊訓練看機關、機關訓練看常委、常委訓練看主官”已成為各級黨委以上率下的行動自覺。

  “龍頭”首先舞起來,一級帶著一級幹。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能否立起來落下去,關鍵在黨委。黨委堅持中心居中,軍事訓練就偏不了;黨委聚焦戰鬥力建設,戰鬥力標準就空不了。

  對此,習主席洞察秋毫。2014年10月31日,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深刻指出,要把戰鬥力標準在全軍牢固立起來,把戰鬥力標準作為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聚焦能打仗、打勝仗,健全完善黨委工作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體系。

  統帥號令一齣,機關決策迅速跟進。2015年3月,我軍一項重大決策引起廣大官兵熱議:經習主席批准,原總政治部向全軍印發了《關於在黨委領導工作中貫徹落實戰鬥力標準的意見》。

  “現在,強軍的責任歷史地落在了我們肩上,要挑起這副擔子,必須敢於擔當,這既是黨和人民的期望,也是當代革命軍人應有的政治品格。”一個“敢”字,檢驗著各級黨委領導的使命與擔當,一個“敢”字,折射著各級黨委領導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精神狀態。

  抓住決定因素,始終把鑄魂育人貫穿戰鬥力建設全過程——

  懈怠必頹,忘戰必危。在長期和平環境下,鑄魂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責任更大、標準更高。陸軍第54集團軍黨委在貫徹落實戰鬥力標準的實踐中,高度關注這一命題,將傳承鐵軍紅色基因作為固本工程,全面梳理了鐵軍的優良傳統,系統提出了“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基因、鐵拳打勝仗的戰鬥基因、鐵血敢擔當的榮譽基因、鐵骨不變形的作風基因”等紅色基因內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鬥力建設的作用機理。

  確保中心居中,切實加強對軍事訓練的組織領導——

  走進東海艦隊機關作戰指揮大廳,一幅兵撒萬里大洋的“礪劍圖”映入眼簾:出訪交流,遠洋護航,戰機警戒巡邏,艦艇戰備巡航……這些年,東海艦隊常年擔負著海上維權、戰備巡邏、遠洋護航、海外醫療服務等任務,隨時用兵、全程用兵已成常態,所有主戰艦艇年均出海150天以上。艦隊黨委始終堅持軍事訓練中心地位不動搖,牢固確立平戰一體、訓戰結合理念,堅持以任務牽引訓練、以訓練支撐任務,讓部隊在備戰中練兵、在用兵中強兵,實現了遂行戰備任務與提升戰鬥力水準齊頭並進。

  攥指成拳,才能打出力道;凝神聚力,方能無堅不摧。抓好戰鬥力建設這項系統工程,關鍵要發揮各級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3年來,全軍各大單位黨委謀戰思訓的能力普遍增強:

  ——科學統籌成為共識。成都軍區要求各級黨委在籌劃工作時要著眼應急應戰無縫對接狠抓戰備建設,突出實戰需要、突出重點部隊、突出一線需求,在邊境管控中練協同、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練作風、在聯演聯訓中練指揮,一切為打仗讓路,所有工作圍繞作戰訓練統籌安排。新的“風向標”,引導各級黨委和領導籌劃實戰化訓練更科學、解決訓練難題更自如,用兵控兵更精準。

  ——工程化推進成為抓手。蘭州軍區按照“依據目標定位任務、圍繞任務分解能力、針對能力細化標準、對照標準制定措施”的思路,建立軍區機關和7個大單位共109個分冊的戰鬥力標準體系,使每個團以上單位都有具體量化的戰鬥力標準。

  ——善“彈鋼琴”抓主要矛盾。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修訂完善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標準、教學科研考評體系,使戰鬥力標準落實硬化具體化。

  黨委聚焦哪、指向哪,部隊就會在哪用勁;黨委立起戰鬥力標準硬杠杠、拿起戰鬥力標準指揮棒,官兵就會把謀打贏、練打贏放在心上,部隊就會把能打仗、打勝仗舉過頭頂。

  靜觀近幾年軍事訓練,春有大練兵、夏有大海訓、秋有大演習、冬有大拉練,實戰化訓練唱響“四季歌”、覆蓋全天候。從“跨越”系列到“聯合”系列、從“機動”系列到“紅劍”系列、從“神電”系列到“火力”系列……3年來各系列聯合演習演練,不僅在一大批高風險重難點訓練課目上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凸顯了“全系統全要素參與、戰略戰役力量全覆蓋、陸海空天電全維展開”等鮮明的體系化特點,實現了實戰化訓練格局、層次的躍升。

  雁陣高飛靠頭雁,萬軍布陣靠良將。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麼人用什麼人就是風向標——

  人才大選拔:打仗“刻度”更加鮮亮

  “但立直標,終無曲影。”牢固確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選人用人是第一風向標。

  欲治兵者,必先選將。“天下之實才,不可以求之於言語,又不可以較之於武力,獨見之於戰耳。戰不可得而試也,是故見之於治兵。”戰爭年代,百戰生百將,選將的刻度是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如今,硝煙遠去,打仗這個“選將刻度”在有些部隊有些人心裏模糊了。對此,習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能打仗、只想在軍隊混個一官半職、謀取待遇的人,不僅不能提拔,而且要批評教育。”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習主席向全軍發出號令,傳遞出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把那些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幹部用起來!”

  擦亮打仗這個“選將刻度”,選將的標準才能清晰。讓能打仗的幹部看到希望,軍隊打勝仗才有希望。

  在習主席親自決策部署下,從2013年4月開始,中央軍委集中對全軍和武警部隊軍級以上領導班子進行考核,歷時9個月之久。大範圍、高規格、深層次的考核,向全軍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選賢任能,用打仗的標準選人用人,讓想打仗的有舞臺、鑽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頭。

  在習主席強力推動下,我軍建立適應現代軍隊建設和作戰要求的幹部政策制度體系邁出紮實步伐。他親自審定《深化軍隊幹部制度調整改革規劃》,親自聽取幹部政策法規調整完善的情況彙報,幹部考核、後備幹部、任職資格、任職回避等多項制度規定逐步建立健全。學習領會這些新的政策文件,全軍官兵有一個強烈感受:用人的導向正了、風氣好了,打仗勁頭更足了!

  “宰相起于州郡,猛將發于卒伍”——選拔標準更加剛性。南京軍區研究制定《團級以上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規定》,用剛性制度將聽黨指揮的政治標準、能打勝仗的能力標準和作風優良的作風標準貫穿于幹部考核選拔全過程,將一線部隊任職經歷和軍事素質作為團以上幹部選拔任用的必備資格,使一大批新型指揮員走上帶兵打仗的重要崗位。

  “選人更有準頭,幹部更有奔頭”——培養路徑更加科學。濟南軍區出臺政策文件,探索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路徑,不僅考慮“入口”和“出口”,還為幹部成長搭建“樓梯口”,讓幹部從任職那天起就知道自己每一步的發展方向,讓各級清晰地看到每一個位置都有什麼樣的人可用。

  “信賞必罰,其足以戰”——激勵導向更加鮮明。瀋陽軍區去年選樹20名愛軍精武標兵,舉辦軍區首屆“踐行強軍目標標兵”頒獎典禮,82%以上獎勵指標用於軍事訓練,樹立了強軍備戰的鮮明導向。

  從新一代“藍軍”旅長滿廣志到“航母戰鬥機英雄試飛員”戴明盟,從空軍“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到陸航特級飛行員趙理準,從特戰連連長劉珪到導彈護衛艦艦長高克……這些先進典型,都是訓練場、比武場、實戰化演兵場上的佼佼者、駕馭新型裝備的精英,各級黨委精心培養,委以重任,快速提拔。

  選人用人標準變了,戰鬥力標準落下去,實戰化水準提起來。縱觀全軍演兵場,人們從戰鷹的一次次起飛、導彈的一次次起豎、裝甲的一次次轟鳴、火炮的一次次怒吼中,強烈感受到全軍能打仗、打勝仗的新型軍事人才方陣在崛起,強烈感受到打仗標準落地生根的鮮明導向,強烈感受到強軍興軍的鏗鏘步履。

  “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正在成為我們這支軍隊的常態;“橫戈原不為封侯,只願四海波浪平”,正在成為我們這一代軍人的境界——

  在祖國邊海防一線,廣大官兵鑽密林,走大漠,巡荒原,戰雪莽,踏巨浪,築起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在遼闊大洋,海軍連續22次派出艦艇編隊赴索馬利亞亞丁灣海域執行護航任務;在天山南北,武警部隊全力做好反恐維穩工作,強力震懾和打擊各種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在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非戰爭軍事行動中,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衝鋒在前……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闊步前行在強軍興軍征途上的人民軍隊,必將向黨和人民交上一張張闔格答卷!

  文/解放軍報記者 夏洪青 王通化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