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六家公司大股東擬減持股份

  • 發佈時間:2016-01-13 08:56: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分別為:安妮股份兆日科技我武生物信威集團雄韜股份慈星股份

  減持新規11日正式實施後,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情況如何,備受關注。但新規對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的減持限制並未明確。減持新規公佈後,部分大股東選擇通過大宗交易來轉讓股份。10日以來,已有6家上市公司公告大股東或股東擬通過大宗轉讓方式減持所持股份,並對減持數量、減持時間等安排進行了披露。

  分析認為,儘管大宗交易的轉讓方式在《減持規定》和交易所的細則中並未明文規定,但大宗交易能夠受到監管層及交易所的監督和管理。

  ?千合資本受讓安妮股份部分股權

  10日晚間,停牌已有半年的安妮股份發佈公告披露,公司大股東張傑擬向方略資本、千合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00萬股安妮股份股票,比例為3.08%,而其選擇的方式正是大宗交易。對此,業界普遍認為,上市公司是打了政策的“擦邊球”。證監會已在1月7日出臺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及相關細則,對大股東減持重新作出限制,11日是規定的實際啟動日。

  不過,由於減持規定中僅對大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設置減持比例,規定大股東二級市場減持比例在連續3個月內不得超過1%,但卻保留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減持途徑。

  據市場人士分析,大宗交易的完成需要經過大宗交易平臺,其交易價格是根據收市成交價再做折扣,相當於出現折價。而協議轉讓因為常常出現控股權的轉讓,需要變更股東名單,所以有時反而會溢價交易。

  安妮股份于2008年上市,控股股東為張傑、林旭曦夫妻。最新公告顯示,兩人分別持股12.48%、25.89%。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安妮股份大宗交易的接盤方,正是王亞偉旗下千合資本以及另一家深圳公司。對此,業界也十分關注,究竟是什麼吸引了王亞偉的關注?據了解,安妮股份于2015年12月28日公佈重組預案,並於2016年1月12日復牌。重組預案顯示,安妮股份計劃發行股份以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暢元國訊100%股權,估值為11.38億元。而暢元國訊曾是上市公司日海通訊洽談的並購標的。業界傳言,安妮股份此次重組則屬於“搶親”成功。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該公司管理層持續在減持。查看安妮股份歷史公告不難發現,2008年上市以來,安妮股份年度業績一直盈利,但2014年公司首次虧損,虧損金額達9205萬元,而公司2008年上市以來累計凈利潤也只有1.03億元。而分別在2014年6月27日、30日,夫妻兩人通過大宗交易賣出了455萬股、620萬股,減持金額為1.56億元。

  進入2015年,張傑、林旭曦夫妻繼續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出售公司股份。2015年3月和5月,安妮股份大宗交易再度成交315萬股,隨後公司公告為林旭曦減持股份,其中15萬股的受讓方是公司員工持股計劃。

  ?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更便於監管

  通過大宗交易方式進行減持的上市公司並不是孤例。就在安妮股份後,11日下午,兆日科技公告,控股股東晁駿投資擬在未來半年內,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減持不超3360萬股,佔總股本10%,目前其持股27.58%。我武生物也公告稱,股東東方富海擬在大約半年內,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993.44萬股,佔總股本的6.15%。

  另外,當日雄韜股份亦稱股東孫友元計劃2016年1月15日至7月30日內,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不超過1032.75萬股公司股份。信威集團股東呂大龍于2016年1月11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47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16%。

  “政策出臺後對上市公司層面其實影響不大;對於上市公司來説,大宗交易是比較常見的減持方式,如果直接通過二級市場減持,需要專業的申報審批流程。”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而且,過往上市公司通過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也不會受到太多關注。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也表示,儘管大宗交易的轉讓方式在《減持規定》和交易所的細則中並未明文規定,但大宗交易相較于協議轉讓更加容易受到監管層及交易所的監督和管理。

  不過,面對上市公司如此減持,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分析認為,投資者應著眼于公司長期的基本面,忽略短期波動;並關注大股東減持目的,對於為了公司發展而利用減持進行短期融資的公司可以持有,而在減持期間出現諸多利好消息的公司需要謹慎,這往往可能是大股東“出貨”的誘餌。

  不過,較之減持,承諾未來6個月內不減持甚至擬繼續增持的上市公司仍為主流,並且數量與日俱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滬深交易所至少已有超80家公司宣佈“不減持”或增持。(記者 郭家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