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校如何鍛造現象級創業潮

  • 發佈時間:2016-01-13 04:29:46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當“求是”遇上“創新”,這註定是一場火花四濺的青春盛宴。

  從青蔥的大學生到獨當一面的創業者,這中間需要經歷怎樣的“七十二變”?以浙江大學的大學生創業現象為樣本,我們走進校園,試圖清晰地還原這一系列化學反應發生背後的根源與鏈條,用一幅有跡可循的高校創業圖卷為火熱的青年創業添一把柴、亮一盞燈……

  本報記者 陳佳瑩 通訊員 金一平

  1999年,當“阿裏係”鼻祖馬雲帶著十八羅漢回到杭州,開始走上屬於阿里巴巴的征途時,在不遠處的浙大,時任浙大校長潘雲鶴積極力主,在全國大學中率先創建“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簡稱ITP),構建起面向本科優秀學生的“未來企業家培育工程”。至此,當你和浙大人談起校園創業的時候,便總也無法繞過ITP這只盤踞在浙大創業高地上的“獨角獸”。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自稱“ITPer”的年輕人們創下的神奇戰績吧!

  據不完全統計,1999級至2012級共600名ITP學生中創業人數達83人,比例達14%;其中,2004級創業率高達28.3%,已遠超美國大學生的平均創業率。數量背後更寶貴的是創業品質,就在上個月,“ITPer”陳藝超的“遊戲多”和段威的“匯量科技”于新三板上市,曾是班裏旁聽生的陳偉星,也因“快的打車”和“小美快購”成為了創業時代的大咖……

  那麼,就讓我們從挖掘ITP開始,循著浙大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地圖,找出一部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兵法吧!

  “強化過的人”:

  背囊裏的創業課程體系

  “如果不是來了ITP,我永遠也不會去學財務、廣告、法律……”創業,尤其是基於創新的創業,必然無法脫離知識體系,創業教育課程是大學生創業的最有力支撐。

  翻開ITP課程介紹頁可以發現,每個創業環節所需的知識都已被事先打包好,只待學生們牢牢背在身上,再化進心裏。在創業“混沌期”,學生們可以在《市場調研與分析》課上了解哪些項目能開工、哪種産品受歡迎,以及與市場和潛在客戶的正確對話方式;當項目開工後,教授如何理性估值,如何選擇投資人獲得融資,則是《創業估值與融資》的接力任務;對於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而言,帶領好創業團隊,學會有效溝通,一門《團隊溝通與領導力》課更是必不可少……當然,貫穿于這些課程間的更有滿滿的情懷。“在課堂上我們能接收到最前沿的科技創新進展,最濃厚激蕩的創業情懷,從而讓自己更篤定,要去創造些什麼,過不一樣的大學生活。”2012級ITP班長杜美欣説。

  除了課程內容,這裡的課堂形式也專為創業者而設。如果説訓練演員的第一課是解放天性,那麼對於需要不斷路演、一次次向投資者和客戶展示産品和理念的創業者而言,則更是必須。“在ITP的課堂上,當分析一個管理問題的時候,小組成員們總會化身CEO、COO、CFO進行角色代入訓練。”杜美欣説,“課堂上就像演話劇一樣。”

  如今,這樣的創業課程體系不再只是精英班學生的專屬,創新創業教育正在浙大全校鋪開。選課系統中,領導力等課程已成為了公選通識課,浙大管理學院更在推行“創新創業管理+”課程計劃,與不同學院合作,讓創新創業課程武裝更多有需求的學生,為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做好準備。

  “混成旅”模式:

  讓綜合性大學“火花四濺”

  “為了讓不同專業的同學在一起産生更多的創業火花,這是我們故意而為之的。”作為ITP創始人之一,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曉波把ITP設計成了一支“混成旅”。這裡有鑽研電腦技術的“技術宅”,有擅長美術設計“藝術才子”,也有懷抱新聞理想的“準記者”。學生們不再束縛于單種顏色,ITP就像一個巨大的調色盤,只要你願意拿起畫筆,便可蘸上七彩繪出絢麗的創業圖景。

  “我是運動訓練專業的,我的合夥人分別來自市場行銷和光電係,財務和宣傳負責人也都能在班上找到,在ITP你不會覺得孤單,創業中最難的團隊問題,在這裡成了最容易的事。”才大三便已成為“雲格子鋪”CEO的郭洋説。

  當下,這一模式早已成為浙大特色。吳曉波還能清晰記得,2004年,ITP初有成效後,學校召集各個學院開起了經驗分享會,隨後ITP身後便出現了公共管理強化班(UPA)等越來越多的“混成旅”,這是綜合性大學特有的優勢,也是浙大創業生態之所以枝繁葉茂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浙大只是一個財經大學的話,我相信不會迸發出這麼多有成效的創業成果。”吳曉波説。

  創業托手:

  為大學生撐起築夢空間

  “那太多啦!”説起浙大的“創業托手”們,這是吳曉波第一反應。

  當你想找一群人一起摸索一起奮鬥的時候,這裡有滿腹情懷的創業創新學生組織:浙大微創業聯盟、浙大未來企業傢俱樂部、浙大創業訓練營……

  當你有好想法的時候,你可以登上種類繁多的演練平臺:浙大天使對接項目大賽、“蒲公英”創業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

  當你決定轉入創業實戰的時候,身後便會出現一個又一個助你圓夢的平臺:浙大創業發展中心、浙大紫金創業元空間、浙大高新創業苗圃……

  “我是在參加天使對接項目大賽的時候認識天使投資人的,隨後才真正了解創業意味著什麼,在投資人的步步引導下,在去年200萬銷售額的基礎上,今年我們的目標是1000萬。”剛畢業的“回車科技”創始人易昊翔告訴記者,就是那次大賽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浙大紫金創業元空間落地的郭洋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學校為我們提供辦公場地,聯繫投資人、指導老師,甚至媒體,起步的時候沒有包袱,自然可以跳得更高。”

  國際化格局:

  創業應具國際視野

  “每年我們實驗室都會帶著有創業激情的學生們去美國幼發拉底孵化器交流。去年有個學生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Uber的高管,回國後便參與了杭州Uber的最初建立和運營。”浙大矽谷創業實驗室主任鄭剛口中的這個故事,便是浙大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的縮影,而得益於浙大國際化步伐的創業學子又何止一例。

  浙大將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導者視為目標,而培養國際化創業人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親身經歷。在浙大,我們可以看到各類國際創業合作項目,通過矽谷創業實驗室、“中國創業”創業國際夏令營等機遇,優秀的創業學子得以有機會到美國、英國、瑞士等地去看看別人的孵化器和最新項目,在異國的街道上大膽嘗試項目路演,汲取最新鮮的創業養分。

  “我們的海外交流機會還將進一步增加,讓更多的學生去矽谷、去康橋看看別人是如何創業的,更要鼓勵學生在全球範圍內參加一些創業大賽。”吳曉波説。

  求是創業邦:

  代際傳承,不斷聯

  “不久前我的創業公司微信公眾號不知什麼原因被封號了一陣,我只在校友群裏發了一條求助微信,沒過多久,一個學長就幫我把問題解決了。”這份校友間的情誼讓易昊翔印象深刻,儘管至今,他也不知道那個學長真名叫什麼,長什麼樣,這樣的“舉手之勞”在浙大校友間太過頻繁。

  “以上是我的微信號,學弟學妹們有創業意向或者困惑的都可以向我諮詢。”在前不久舉行的浙大校友創業大賽中,創新谷創始人朱波一上臺便向學弟學妹們拋出橄欖枝。當天,通策醫療董事長呂建明、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等已成為上市公司領軍人的浙大校友也拋下繁冗的工作,打扮休閒地上臺為年輕校友站臺分享,一展“求是創業邦”的血脈之情。

  “紀源資本的于紅是2003級校友,如今已經在給2013級的ITPer上創業計劃書撰寫課了;校友方毅和‘花姐’夫婦創辦的華旦天使投資,近年也先後投資了校園匿名社交App‘11點11分’、回車科技、易露營等10多個浙大學生的項目。”杜美欣告訴記者,浙大學子在校友的課堂上聽課釋疑,在校友創辦的孵化器里落地創業,在校友的投資下步步壯大,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

  “根據一項2012年關於斯坦福的調查,斯坦福大學在5年間募集到校友捐款62億美元,主要用於校園教學科研基礎設施建設與維護、提供研究資助和獎學金等。隨著‘浙大系’的不斷壯大,浙大校友的力量也在不斷增強,斯坦福模式一直是我們的追求。”鄭剛説。

  基於創新的創業:

  面朝目標不停步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混成旅”模式、創業平臺支撐、國際化創業格局、校友幫扶體系……以上種種串起了浙大校園裏的創業創新生態鏈,而在背後推動這一鏈條不斷向前邁進的則是“基於創新的創業”這一鮮明導向。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中,浙大要引領的是科技創業和知識創業的風氣。”正如吳曉波所説,未來的浙大學子無疑還將繼續勇立潮頭,續寫大學生創業的現象級故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