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年餐桌:老人點讚,市場艱難

  • 發佈時間:2016-01-13 04:00:2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推行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空巢、高齡老人的吃飯問題亟待解決。《經濟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社區發現,很多空巢老人吃飯都很湊合,離營養、健康的距離甚遠。一些社區雖然有老年餐桌,很受老年人歡迎,但因為各種原因,大多虧本或微利運營,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您家的老人怎麼吃飯?他們吃得營養嗎?健康嗎?

  201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5.5%,超過歐洲地區的老年人口總數。預計在未來30年內,65歲和8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大幅上升。這就是我們面臨的老齡化挑戰。

  老人説:

  我們需要老年餐桌

  中午11點,北京市豐台區西羅園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內暖意融融,老年餐桌就要開餐了。今天的主食有米飯、花卷、小饅頭,菜品有青椒炒肉、黑椒雞腿肉、炒菜花、熗炒圓白菜粉絲等,湯粥免費。“每天這裡有300多人來就餐,午飯有10元、13元、16元3種不同的價位,葷素自選,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可以到府送餐。”西羅園街道意馨夕陽樂苑院長于宏説,現在的養老照料中心面積1300多平方米,他們有專業的營養師配餐,集團旗下有蔬菜生産基地,老年人吃的雞蛋、蔬菜、雞肉等都來自基地。前期運營確實很艱難,品質要高、價位不能高,不能完全按照商業模式來做,好在有街道的支援,目前已有一定規模。

  75歲的劉洪喜大媽和老伴兒正在用餐,他們買了一葷一素兩個菜。“有個老年飯桌,感覺太幸福了!我們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這裡有一日三餐,冬有暖氣夏有空調,飯菜衛生便宜。我們每天到這兒來吃飯,吃完飯就走,不用收拾碗筷,輕鬆又方便。”劉洪喜告訴記者,她的兒子住在北城,工作忙,顧不上照顧他們。她和老伴兒身體都不好,吃飯成了問題。有了老年飯桌,他們每天定時定點能吃上熱飯,而且花費不多,花樣不少。“感謝街道給老百姓辦的實事,讓老年人有家了!”

  西羅園街道民政科科長喻中文告訴記者,西羅園街道有16個社區,總人口在8.6萬人左右,60歲以上老人有1.9萬人,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由於老年人佔比多,不少居民提出希望開辦老年餐桌。“我們想過很多辦法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曾與社區的飯店簽約,老年人憑助老券在飯店就餐。但大家反映,小飯店衛生沒保障、價錢也不合理。我們下了很大決心,建設養老照料中心,開辦老年餐桌。這裡本來是個公辦民營的養老院,前年8月,開始動工改擴建,去年5月1日正式運營,每天提供三餐。”除了在這裡設置中央廚房,他們還在5個社區開始運營老年餐桌,由餐車配送到各社區,盡可能覆蓋更多人群。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開辦老年餐桌的社區只是少數。一些飯店雖然可以用助老券消費,但並沒有專門為老年人推出的菜品,更沒有適合老年人少油少鹽需求的營養餐。

  企業説:

  微利運營步履艱難

  辦老年餐桌,場地問題最難解決。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開辦的老年餐桌基本由街道協調解決場地,第三方提供服務。這是最主要的運營模式。北京龍潭街道光明北裏社區也開辦了老年餐桌,但餐廳面積比較小,大部分老年人是打飯回家。經營餐桌的是家福寧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目前,這家公司已在北京4個社區開設了小規模的老年餐桌。

  “我從2012年開辦了第一家老年餐桌,做這行算比較早的。辦老年餐廳,成本高,利潤低,大企業不願辦,小企業又運營不下去。我們幹了這麼多年,也是‘以外補內’才堅持下來,用做家政服務的盈利來補貼老年餐業務。”家福寧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方説,他大致算了算,光明北裏的老年餐桌運營近1年,虧損近5萬元。“主要是人工成本高,目前我們開設了送餐服務,爭取覆蓋到周邊社區有需要的老年人,這樣算下來,開辦一個點的餐桌要2個廚師、3至4個服務員。受場地限制,我們還不能滿足更多老人的需求。2015年夏天,來我們這個點報名的老人有150多人,但我們只能做50人左右的老年餐。”他説,街道對這項工作比較支援,一葷一素的盒飯13元,街道補貼2元,同時還提供場地。何方認為,作為家政服務公司,在做老年餐項目上有一定優勢,純餐飲企業一般不願接這個項目,做老年餐能幫助家政服務公司密切與老年人的聯繫,所以能做得長久。

  全國老齡辦2015年發佈的《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老年人對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務的需求比例較高,自報需求比例分別為42.3%和33.3%。但由於做老年餐盈利空間小,企業並不願做。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所作的《2015老齡産業發展研究報告 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顯示,養老(助殘)餐桌數量缺口超過2500個。2013年全市養老餐桌數量達到4240個,未來如果所有的居委會/村委會養老(助殘)餐桌實現全覆蓋的話,全市養老(助殘)餐桌需求數量至少在6797個。據此測算,北京市養老(助殘)餐桌數量缺口至少在2557個。如果考慮到部分居委會/村委會養老(助殘)餐桌不止1個,缺口會更多。在外地,老年餐桌就更顯得鳳毛麟角。

  老年餐配送目前還是一片藍海,除了餐飲企業、家政服務企業,也有一些別的企業跨界試水。在天津,今晚傳媒集團著力打造了營養餐配送項目——今晚老年營養餐。專家認為,除了餐飲企業,航空公司、醫院營養中心做這項服務比較有基礎,建議從政策上給予扶持。

  專家説: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推動

  “北京從2009年開始在社區建設老年餐桌,這幾年,相關企業在增長,也受到群眾的歡迎。但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發展的模式是分散的,各自為政,沒有出現影響有品牌的企業。一些餐飲門店可以收老年人的助老(殘)券,但食品並不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只停留在吃飽的階段,離吃得好、有營養、符合老年人的多樣化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陸傑華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政府部門要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引導相關企業參與老年助餐服務體系,同時,購買服務要更精準,讓那些行動不便的失能老人、殘疾人得到相關補貼。

  推廣老年餐桌對推動家庭養老意義重大。長期從事老齡化問題研究的陸傑華建議從四方面著手:其一,針對不少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現實,要扶持專業的老年營養餐製作與配送企業,做好老年人的營養分類、評估、監督工作;其二,運營模式上要打破目前這種分散的運作方式,轉變成有中央廚房、就餐點、配餐點、送餐助餐服務的體系,為老年人提供營養膳食;其三,要有健康的服務與指導,營養師的加入能夠提升老年餐的營養健康水準;其四,家庭助餐服務要向失能失智這些特殊群體傾斜,為這些特殊困難家庭提供配餐服務。他説,“在日本、南韓,有專門製作或配送老年餐的企業,能提供專業的營養配餐,他們有中央廚房、就餐點、分餐點、送餐點,業態比較完整。要給企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否則他們很難堅持做下去”。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目前正在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計劃投入資金4495萬元,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8個區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培育特色品牌。鼓勵大型社會餐飲企業通過建立“遠郊中央廚房+冷鏈輸送+社區配送站”的社區老年配餐體系,包片為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和送餐服務,擬用2至3年集中解決老年人就餐和營養均衡問題。在上海市、山西太原等地,也有一些社區推出了老年餐桌。專家表示,老年餐桌關乎居家養老的品質,關乎我們能否實現健康老齡化,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多方支援,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儘快走上健康發展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