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孵化器真的瘋了嗎?

  • 發佈時間:2016-01-13 01: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思享匯

  “眼下,一些媒體人、投資人、眾創空間的創始人認為,中國孵化器過熱了,甚至瘋了。但情況真是這樣的嗎?”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局部真實不等於全局真實。不能因為一些個別地方的不成熟,認為中國孵化器瘋了”。

  中國孵化器數量是一個謎嗎?

  “沒有人知道中國孵化器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在近期一些媒體的採訪中,有業內人士這樣説,“越來越多的人,在原有頭銜之上,有了另外一個身份:某某孵化器創始人或者合夥人”。他們基於此進行判斷,“孵化器進入了一哄而上的非理性發展階段”。

  “對於孵化器的擔憂,我相信大多數人是從關心的角度出發的。但這些看法有多少是在全樣本分析基礎上得出的?”楊躍承説,“沒有足夠數量的樣本,結論可能就是不客觀的。”

  作為中國孵化器的管理部門,火炬中心有一本賬。楊躍承説,“截至2015年,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近3000家,眾創空間2300多家。這些是有統計的,而不像某些人説的是一個謎”。

  根據科技部統計,全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面積超過8000萬平方米,服務和管理人員超過3萬人,在孵企業超過10萬家,畢業企業超過6萬家,孵化器內的創業人數超過150萬。

  楊躍承告訴記者,從1987年第一家成立以來,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品質上,都呈現出健康、蓬勃、規範、有序的發展勢頭。

  “近30年發展到300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基礎應該説是紮實的。現在,大家擔心瘋了的,其實是眾創空間。矛頭到底指向誰?這是精準判斷的前提,不能混為一談。”楊躍承説。

  2300家眾創空間真的多嗎?

  “不誇張地説,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找我,説是某某眾創空間的,希望尋求合作。”一位眾創空間管理者説,“眾創空間的數量已經高於創業項目的需求量。很多眾創空間根本不知道在做什麼。”

  那麼,中國已有2300家眾創空間,數量是不是過剩了?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翟立新認為,“與越來越多投身創新創業的群體對創業服務的需求相比,眾創空間不僅不過剩,可能還不足”。

  在他看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社會資本力量的積累,讓創業成為新經濟的突破口。中國有3000萬在校大學生,每年有700萬畢業生,這需要大量的創業服務機構。

  “中國有2000多所大學,這是創業教育的主陣地。而眾創空間可以把書本教育和實踐結合起來。單從大學一項來看,眾創空間的數量可能還不夠。”翟立新説,“大家擔心中國的孵化器瘋了,其實落腳點不該是數量,而該是能力建設”。

  “中國有2000多個縣,2000多所高校,每年經濟增長總量等同於一個中等發達國家。在三重疊加的背景下,2300家眾創空間真的多嗎?”楊躍承説,“其實,在多還是不多背後,隱含著一個話題。大家擔心,這麼多眾創空間是在政府干預中産生的。在這裡,我告訴大家,火炬中心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眾創空間是市場化主體建設的。這説明,眾創空間的快速發展是在大眾創業爆發時期強大市場需求驅動下的必然結果”。

  創業失敗就等於浪費嗎?

  “創業熱潮退去之後,眾創空間會死一大片。”一些媒體人、投資人、眾創空間的創始人表示,“政府支援了這些眾創空間,就意味著浪費了大量資源”。

  對於眾創空間的生死問題,楊躍承希望更多人理解,“眾創空間為代表的新一代孵化器,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眾創空間服務創業者,但本身也在創業。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所以,有些眾創空間會死去,不必過度擔心”。

  在楊躍承看來,支援眾創空間發展,對於政府管理能力是一個考驗,“眾創空間是一個新事物,成為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新機制、新模式的試驗田。這就要求政府不能違背市場規律,一廂情願去推動。現在,政府對於眾創空間的幫扶,大多采用後補貼的方式進行,這就盡可能避免了浪費的出現”。

  “更重要的是,大家應該明白一點,創業失敗不等於浪費。在當下的中國,連續創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趨勢。一次失敗了,不等於畫上句號;他們會總結經驗,再次出發,爭取成功。”楊躍承説,“新一代孵化器剛剛起步,需要在磨礪中成長。過於嚴格地要求甚至監管,不利於新事物發展。”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我們一直在説,但遇到具體事情,往往亂了方寸。我們希望,眾創空間能夠推動新技術、開發新産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業態。這就不能急於求成。在看不準的時候,先讓子彈飛一會兒,以市場為主進行調節。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不能缺位,要根據新事物特點,進行相關機制體制的改革,保證政策能夠落實到位。”翟立新説。

  新一代孵化器需要怎樣改進?

  “很多人盲目進來,卻忽略了規則、能力、資源這些最重要的東西。”一些專注于科技型企業的投資人告訴記者,不少新一代孵化器比創業公司還難熬。

  “中國孵化器真的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不過,眾創空間確實需要進一步強化功能性。”翟立新説,“作為針對早期創業者的重要服務平臺,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用空間,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等共同組成創業孵化鏈條。眾創空間必鬚生存下去,才能很好地為創業企業服務。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最近,北京市科委針對北京眾創空間的一項調查顯示,眾創空間在提供培訓、投融資、法務、財務等方面的服務能力較強,但僅有44.4%提供市場行銷服務、39.7%提供供應鏈服務、20.6%提供科研條件。對創業者來説,20.4%的創業企業和團隊認為缺乏有效的創新創業輔導,15.6%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14.4%産品定位難,12.6%團隊組建不合理,從側面反映出眾創空間在産品和商業模式構建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目前,草根空間初具規模,但需要做好垂直服務,再擴展服務範圍。同時,高校、院所以及有條件的大企業,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利用好手頭的資源,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營造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中國孵化器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翟立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